關鍵字:量血壓
-
三高慢性病奪走近7萬人性命! 落實3件事有助逆轉疾病
健康養生 / 心臟血管3945國民健康署宣導,民眾要預防三高,應從源頭做起,養成健康生活習慣,包含戒菸、節酒、健康飲食及規律運動,定期健康檢查及異常追蹤,才能及早控制慢性疾病的發生。 -
高血壓傷心又傷腎 專家警告:前期患者無症狀也別輕忽
健康養生 / 心臟血管3608台大醫院心臟內科教授、台灣高血壓學會理事長林彥宏表示,長期高血壓會導致血管硬化,進而引發心衰竭、腎臟病、中風等併發症,這些共病危險性高,尤其心衰竭的致死率不僅高於癌症,長期腎高壓結果更可能導致洗腎,因此呼籲民眾,應依循「居家量測、130/80標準、722原則」3口訣,養成正確量血壓習慣。 -
在家量血壓謹記722原則! 高血壓可靠「3C」有效控制
健康養生 / 心臟血管38045月17日為世界高血壓日,世界高血壓聯盟連續4年倡議「準確量血壓,控制血壓,延長壽命」(Measure Your Blood Pressure Accurately, Control It, Live Longer),呼籲世界各國政府重視測量血壓的重要性。國健署於106-109年國民營養健康調查發現,20歲以上國人高血壓盛行率為27.3%,其中自知率為67.9%,仍有3成民眾不知道有高血壓,不僅如此,高血壓相關的疾病的死亡率與排行,也呈現上升趨勢。 -
168斷食恐增心血管疾病風險? 吃什麼比進食時間重要
健康養生 / 心臟血管3947美國心臟協會發表的最新研究卻指出,這種飲食模式可能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尤其是對於有心血管疾病或癌症的人群,但此說法仍需進一步確認。台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心臟內科主治醫師李穎灝則認為,心血管疾病患者平時應關注吃什麼比何時吃更為重要,可採取得舒飲食或地中海飲食等方式,讓身體更為健康。 -
吃藥竟讓人高血壓變成低血壓? 醫曝低血壓症狀及緩解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452850多歲男性因高血壓服藥1年多,血壓控制良好大約126/80mmHg,但是最近回診時發現血壓偏低,收縮壓在96至100mmHg上下,自述最近2星期容易感覺頭暈疲倦,尤其是姿勢改變時,檢查顯示無貧血,神經學檢查也無異狀,且心電圖正常,查閱藥歷發現患者近幾個星期,因為攝護腺肥大,有服用改善排尿的藥物,判斷是藥物所引起,於是將3種降血壓的藥物減少1種,1星期後追蹤血壓約為122/82mmHg。 -
春寒料峭氣溫驟降 國健署提醒護心防寒要「趨吉避凶」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6499面對這一波氣溫驟降,國民健康署呼籲民眾加強禦寒保暖措施,心血管疾病患者、有三高(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家人曾有中風缺血性心臟病及家中長者等,須特別謹慎與小心。 -
天氣冷血壓高!6旬婦頭暈、頭痛難耐 尋求中醫降血壓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4379從中醫觀點來看,古代並沒有高血壓這個病名,而是屬於眩暈、心悸、肝火等範疇,《黃帝內經》記載「諸風掉眩,皆屬於肝」,中醫對於高血壓產生的眩暈,常從治肝著手。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中醫科主治醫師謝旭東說明,中醫治療高血壓採疏肝理氣活血外,滋腎養陰也是辦法之一,同時也需考慮患者本身是否具其他會影響血壓的因素。 -
心臟權威醫師曝心臟病具有多樣性 守護心臟健康有方法
健康養生 / 心臟血管4008本周六(12月23日)將舉辦健康公益講座,共分3場,第1場由北醫心臟內科專任主治醫師陳威達,主講「認識心律不整 專家談護心保健」;第2場由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臨床心理師辜浩源,主講「臨床心理師談 自律神經失調修復術」;第3場由台北市宏仁診所院長李宏信醫師,主講「耳鼻喉權威醫師開講 秋冬常見耳鼻喉疾病」,如欲取得最新活動消息的民眾,可至「北醫校友會教育基金會」或「中華民國防高血壓協會」官網查詢相關訊息,或撥打報名專線:(02)2391-5568轉報名組,名額有限,請把握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