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長效針劑
-
思覺失調症把握黃金治療期 初期病患近6成可完全緩解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2715台北市聯合醫院指出,長期研究顯示,思覺失調症發病初期是治療的黃金關鍵期,早期積極治療對改善患者預後有顯著幫助,初次發病的患者有高達58%在治療下能症狀完全緩解,比慢性化患者提高許多。且患者越早治療、發病後未接受治療的時間越短,預後會越好,不但精神病症狀緩解率較高、認知功能及整體功能更好、生活品質也較高。 -
鬼門開易出現幻覺? 15個思覺失調症前趨症狀1分鐘測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413臨床發現,思覺失調症病友病識感偏低,有些家屬則以為病友中邪,而到處跑宮廟、神壇,耽誤正確的治療。即使接受治療,仍有6成病友未能規律用藥,容易復發,提高再住院比率。 -
本土疫情狂燒不敢回診! 醫憂思覺失調症患者病情惡化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332這波Omicron本土疫情直線上升,單日確診人數已進入「萬例時代」,指揮中心防疫政策也滾動式調整,「簡訊實聯制」已由「社交距離APP」取代,隔離天數縮短朝向「以篩代隔」的模式,面對防疫政策的改變,讓許多人不免擔憂。尤其思覺失調症等精神疾病病友,疫情的波動,恐也牽動病情起伏。 -
賈靜雯詮釋思覺失調獲金馬肯定 醫盼社會除偏見多包容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5214女星賈靜雯在電影《瀑布》中,憑藉著精湛演技,詮釋職場女強人罹患思覺失調症的身心變化,獲得第58屆金馬獎最佳女主角的肯定。近年常見以思覺失調症為主題的優質影視劇作,佳評如潮,但醫師表示,現實世界多數大眾仍對思覺失調症心存恐懼,約8成病友被誤解,甚至誤把思覺失調症視為中邪。 -
疫情恐讓思覺失調症惡化 家人支持與規律用藥不能停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2764葉啟斌說明,治療思覺失調症的方式除了每日的口服藥之外,也有多種施打頻率的長效針劑,幫助維持體內藥物濃度,由於每日用藥需要病人有穩定的病識感,但藥物濃度需要每日補充,如果漏藥就會增加復發機率與疾病惡化的風險。相較之下長效針劑透過緩慢的釋放維持藥效,拉長對於病情的保護。 -
思覺失調積極接受治療 近6成可重返職場繼續就學
醫美減重 / 運動健身3346鹿港基督教醫院長青院區副院長邱南英表示,思覺失調症是種思考及知覺失調的慢性疾病,需要長期治療,但治療過程中最擔心患者「機構化」,無法離開治療機構,再難回到社區生活。因此,住院期間除了給予藥物控制病情外,還應多運動,透過職能治療、音樂治療、藝術治療等方式,讓患者恢復生活能力,甚至有機會重返職場。 -
思覺失調積極接受治療 樂觀面對可望改善生活品質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2963罹患思覺失調症的症狀包含:幻聽、幻覺、妄想、思緒混亂、失眠、冷漠、自我封閉、焦慮與認知障礙等,進而造成自理能力、人際交往與社會功能的喪失。羅東博愛醫院精神科主任陳彥蓉表示,所謂的功能,是指1個人在學業、家庭或職業上的表現。思覺失調症將影響病人生活諸多層面,因此治療目標不能只著眼於精神症狀的改善,更應該著重於讓病人恢復到病前的狀態。 -
思覺失調以為卡到陰? 上班族接受治療成功重返職場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4500思覺失調症(舊稱精神分裂症)主要的症狀有思考扭曲與知覺異常,會影響病友的日常生活功能。亞東紀念醫院精神科主任潘怡如表示,像阿財家人一樣,認為思覺失調症是「卡到陰」、對藥物治療有疑慮的病友及家屬並不少,臨床上可以從解決病友生活上的困境著手,依需求打造「個別化治療目標」,建立病友對治療的正向態度,進而穩定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