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阻塞型
-
2成5成年人患有睡眠呼吸中止症 及早接受治療防心臟病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4386若有長期疲勞、白天嗜睡、淺眠多夢、嚴重打鼾,以及被另一半發現睡覺時呼吸暫停,就要小心可能是睡眠呼吸中止症上身,國泰綜合醫院心血管中心主治醫師簡韶甫表示,此疾病好發於男性、中老年、肥胖、酗酒、心血管疾病、下顎短小及服用安眠鎮定劑的病患,且常伴隨有精神不集中、頭痛、口乾、睡著時被嗆到或喘氣、脾氣暴躁不易控制,若為高危險族群,即應儘速就醫接受診治。 -
中風8危險因子中3項要當心 別讓末梢血循障礙成導火線
健康養生 / 心臟血管5089中風又可分成阻塞型(缺血型)及出血型,多好發於老年人,桃園藝安復健科診所醫師李翊豪表示,阻塞型病因和血管粥狀硬化導致血液循環差,或高血壓長期不控制演變成血管病變有關;出血型也與高血壓有關,此外若有動脈瘤、動靜脈畸形等腦部或血管疾病,也易引起血管出血造成中風。值得注意的是,年輕人也會因動脈畸形等病變發生中風。 -
胸悶吸不到氣? 醫授4大「胸腔復健」法改善心肺功能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4777萬芳醫院復建醫學部醫師林硯農表示,患有氣喘、慢性支氣管炎、慢性阻塞型肺部疾病、新冠肺炎後遺症等肺部疾病族群,病人在活動時常容易感到胸悶、吸不到空氣等窒息感,導致活動意願降低,在不知不覺中,縮小活動範圍或選擇靜態活動。 -
臺大醫院健康管理中心舉辦研討會 展望智慧醫療新趨勢
醫藥衛生 / 智慧醫療3373臺大醫院健康管理中心在今(2023)年邁入改制後第20年,特於9月5日假臺大醫院國際會議中心舉辦20周年研討會,針對目前健康檢查與管理的趨勢進行討論與意見交流。隨著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技術的發展,健康檢查已經從疾病篩檢,轉向疾病風險預測、精準健康、功能性檢查等方向,臺大醫院健康管理中心期盼能藉由20周年研討會與多方交流及學習,全面提升健檢客戶的服務與未來,讓健康檢查更加全面、精準,為民眾提供更優質的健康照護。 -
腦中風分2大類尤以這型發生率高 專家:預防首重1關鍵
健康養生 / 心臟血管3330腦中風突然發作往往令人措手不及,即使有症狀,也難以預先察覺而錯過治療的最佳時機。大腦因為局部血流障礙,發生急性局部功能喪失,可分為腦血管阻塞導致腦細胞缺血的缺血性中風,以及腦血管破裂產生血塊壓迫腦細胞及影響供血的出血性中風兩大類型,一般來說,阻塞型的缺血性中風發生機率又高於出血性中風。 -
寒流來易犯耳鳴、眩暈? 醫揭好發3族群都與1問題有關
健康養生 / 心臟血管3727節氣過了冬至,氣溫直線往下滑,低溫甚至下探10度,逼近寒流等級,不少人容易出現耳鳴、眩暈等症狀,受氣溫影響而導致的耳鳴,恐怕與血管阻塞或血液循環不良有關。若是單純只有耳鳴症狀,1年4季的發生率基本上相差不大,不過到了秋冬季節天氣轉涼,正是許多病毒的好發季節,有些人會因為內耳受到病毒感染而產生耳鳴加眩暈症狀,冬季更是好發鼻子過敏的時候,鼻黏膜腫脹,使得耳咽管阻塞,也會誘發耳鳴。 -
打鼾不是小問題!睡眠呼吸中止症未治療 恐增罹癌風險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2249瑞典的1項研究發現,打鼾的人更容易患癌症。研究人員表示,罪魁禍首可能是與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Obstructive sleep apnea, OSA)相關的缺氧。據《紐約郵報》(New York Post)報導,OSA的症狀包括大聲打鼾、喘氣和白天嗜睡,在美國大約有3000萬患者,但只有600萬人被診斷出這種疾病。 -
裝潢工人常斷片!竟患睡眠呼吸中止症 醫提病徵要注意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2359睡到一半會停止呼吸的睡眠呼吸中止症,傷身又恐引起意外。20多歲裝潢工人阿強(化名),無論晚上睡多久,白天在梯子上漆油漆,依舊常常「漆到斷片」,多次幾乎摔落地板受傷,原來是睡眠呼吸中止症惹禍。醫師提醒,若有「打呼打一打,突然像斷氣般沒聲音」、「怎麼睡都睡不飽」等症狀,就要高度警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