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阿茲海默氏症
-
基因檢測揭祕疾病風險 預防勝於治療
醫藥衛生 / 醫藥話題2382一名30歲女性有高血脂問題,平常愛吃燒烤炸雞,晚上也瘋追韓劇,生活作息不正常,通過生活型態基因檢查報告發現,她的輔脂蛋白基因(Apo E)屬高風險基因型,膽固醇代謝容易異常,比一般人容易罹患失智或是冠狀動脈疾病,且肝臟解毒基因也屬於高風險型,罹患乳癌及食道癌的風險較一般人高,所以生活作息及飲食習慣正常對她來說十分重要。 -
心房顫動恐中風及失智 謹記「二避一要」原則
健康養生 / 心臟血管2166心房顫動是最常見的心律不整。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瓣膜等疾病,是造成心房顫動的危險因子,好發於男性且發生率隨年紀上升,65歲以上約有5%。此外,也可能會造成隱形中風——臨床無症狀之腦中風,值得注意的是,這是待中風病灶累積後才會出現症狀,更不能輕忽。 -
懸浮微粒及臭氧空汙傷腦 失智風險增四倍
醫藥衛生 / 醫院情報2142這項跨領域研究由台大公衛學院流預所程蘊菁副教授與博士班學生吳昀麇,聯合台大生農學院生工所林遠見博士與余化龍教授,合作發表的病例對照研究。 -
中年鍛鍊體適能 健康享壽不懼老
健康養生 / 老年照護2224德州大學西南醫學中心Cooper研究中心的Benjamin L. Willis醫師指出,研究整理了「Cooper Center Longitudinal Study」當中,個別醫療保險(Medicare)保戶年齡達到65歲以上時的資料,參與者包括18,670名健康民眾,身體狀況皆能被醫療保險接受,其中78.9%是男性、平均年齡為49歲,而研究時間從1999年初開始為期10年。 -
每天睡足7小時 腦袋最靈光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2177根據美國疾病管制局最新的研究顯示,已經有越來越多研究證實,每天睡眠多於或少於7小時,都會增加心臟疾病和第2型糖尿病的風險,然而,由於心臟疾病、糖尿病都與記憶問題有所關聯,因此推測睡眠時間的充足與否,也可能會影響記憶能力。 -
七旬老翁疑妻不忠 竟是失智症狀作怪
健康養生 / 老年照護1074所謂「失智症」,是指一個心智成熟的成年人,在老年發生」漸進性智能退化」,使得智能逐漸喪失,最後失去工作、社交和自我照顧的能力。目前國內人口老化快速,失智症人口比例也急速增加。台大醫院新竹分院精神科詹仁輝醫師指出,常見的失智症,包括了阿茲海默氏失智症、血管性失智症、路易氏體失智症。 -
牙周病應積極治療 以防心臟病發
健康養生 / 口腔植牙2598牙周病的症狀,從刷牙會流血的初期症狀,到長牙包、口臭、牙肉萎縮,嚴重的甚至牙齒動搖、掉落,這段期間相當漫長。而若是患者本身沒有蛀牙,就會讓病患失去戒心,因而忽略的牙周病的發生,因此延誤治療時機。最近幾年也有相當多的研究顯示,牙周病除了早成口腔問題外,也可能造成身體其他部分的風險,尤其是對心臟的風險。 -
熱量攝取過多 失智風險高
健康養生 / 老年照護2050研究之初,有163人有輕度認知功能障礙的徵兆,而參與研究的人需要寫問卷,描述自己過去一年當中的飲食狀況;其中有1/3的人每天攝取600至1526卡;另外1/3的人每天則是吃1526至2143卡;其餘的1/3老年人,每天攝入2143至6000卡的熱量。研究出來的結論顯示,每天攝取熱量最多的那一組,比起另外兩組,輕度認知功能障礙的風險多了1倍。因此可以說,成人攝取的熱量愈多,輕度認知功能障礙的風險就愈高,而罹患失智症的風險也就相對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