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阿茲海默症
-
神經發炎加劇大腦退化 抑制關鍵蛋白質可減緩病程
醫藥衛生 / 醫藥話題76中央研究院生物醫學科學研究所特聘研究員陳儀莊、醣科學團隊,以及林口長庚、台北榮總等醫學團隊最新研究發現,透過抑制微膠細胞(microglia)中的蛋白質Galectin-3,可以有效地降低細胞的發炎反應,減緩神經退化疾病症狀,延長病鼠壽命。該項研究日前刊登於國際期刊《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 -
白天經常犯睏? 這有可能是阿茲海默症前兆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3299研究人員分析13名已故的阿茲海默症患者和7名沒有罹患該病的人的大腦,並從中得出結論,阿茲海默症會在白天攻擊負責使大腦清醒的區塊,而該區塊同時也是罹患阿茲海默症時最先受損的地方,因此會讓人在白天想睡。 -
延緩失智症 從腸計議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3198PD是一種中樞神經系統的慢性退化疾病,主要影響運動神經。症狀隨病程緩慢出現,早期最明顯的症狀為顫抖、肢體僵硬、運動功能減退和步態異常,後期可能伴隨產生如失智症般的認知與記憶障礙,甚至衍生重度抑鬱和焦慮症狀。PD的成因至今未明,也尚無有效藥物進入市場。但與阿茲海默症的澱粉樣β蛋白(amyloid-β)沉積雷同,PD病人中樞神經中亦常見一種錯誤折疊的α-突觸核蛋白(misfolded α-synuclein,後簡稱mα-synuclein)沉積。然而,目前針對mα-synuclein蛋白開發的藥物,尚未見到顯著效果。 -
國人失智症死因排名第13 但這個數據可能未反映現狀
健康養生 / 老年照護3326依照聯合國定義,台灣屬於高收入國家,何以失智症死因在台灣為13名,遠低於WHO的高收入國家中是第3名?國內列失智症為死因的數字可能被低估了。臺北榮民總醫院教授傅中玲所主持的阿茲海默症世代研究發現,死因統計中,只有6%的阿茲海默症患者死因有寫上失智症;且依2017年國內死因統計,失智症占國內所有死亡人數0.9%,比較英國的統計,失智症則占了將近16%。 -
大腦健康受心血管牽連 關鍵在於氧氣
健康養生 / 心臟血管4051研究人員認為,大腦運作與心臟病間的關係,就像大腦沒有得到足夠的氧氣,即便是因血管損傷而導致輕微腦阻塞,都會阻礙血液流動和氧氣供應,進而造成大腦缺氧。 -
老人家牙口不好肉吃得少 B12不足失智風險增
醫美減重 / 養生抗老3325研究團隊推估,因為吃太少肉而讓失智風險提高的原因,可能和維生素B12攝取不足有關。美國有雜誌曾經報導,美國塔夫斯大學人類營養抗衰老研究中心(Human Nutritrion Research Center on Aging)科學家Jean Meyer發現,缺乏維生素B12的話,可能會引起血管性認知功能障礙。因此,為了降低失智風險,肉類食物還是得適量吃一些,但蔬菜水果也相當重要,必需營養均衡才健康。 -
他天天應酬乾杯 喝到營養素流失導致味覺異常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3339亞洲大學附屬醫院耳鼻喉部主治醫師鄒永恩表示,患者因長期飲酒,會大量消耗或抑制維生素生成,導致體內維生素A、維生素B12、葉酸及鋅的含量不足,進而造成味覺障礙,此類的患者主述多為「沒吃東西,卻覺口中有苦味或鹹味」,或是因味覺敏銳度降低,必須在食物中加入大量調味料,反而增加罹患心血管疾病、癌症等風險。 -
讓大腦保持年輕的秘密 竟然藏在這食物裡
健康養生 / 消費生活3417新加坡國立大學的研究從2011年到2017年,對663名60歲以上的中國人進行飲食和生活方式的長期追蹤。在這6年間研究人員發現,吃蘑菇減少了輕度認知障礙的發生,而且吃越多,測試邏輯和處理時表現就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