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青少年健康
-
國中生曾發生性行為女高於男 未避孕比例創新高
兩性關係 / 愛愛這檔事5472國民健康署最新青少年健康行為調查報告出爐,總共收集5,700份有效樣本,結果發現,近10年國中生曾發生性行為的比率從2.3%攀升到5.7%,女生成長幅度更為明顯,從2.0%升至6.2%。 -
電子煙死亡案例連環爆 拒菸聯盟籲政府立法禁吸
健康養生 / 消費生活3053財團法人董氏基金會執行長姚思遠指出,根據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CDC)最新公布訊息,美國年輕人因吸食電子煙而導致嚴重肺疾病的案例,已從8月初3個州通報的21起,暴增到現在25州215起,且8月底爆出第1起死亡案例,現在再爆第2起,同時有數以百計的案件正在查證與吸電子煙的關係。 -
酒精飲品應管制 消基會:比照歐盟訂定標準
健康養生 / 消費生活3936今天初夏,全家便利超商和酒商金色三麥推出「不醉大人味啤酒霜淇淋」,標榜「地表最涼抗暑冰器!」並聲稱是酒精濃度低於0.5%,屬於食品的霜淇淋,促銷期間更推出,購買全家霜淇淋,就能獲得一張免費的金色三麥啤酒兌換券。 -
囝仔人有耳無嘴? 威權教養恐讓孩子憂鬱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2986當大人們坐在客廳聊天、氣氛熱烈時,如果小朋友在一旁不斷插話干擾,應該免不了挨罵。台語俗話說「有耳無嘴」,認為小孩子不要意見太多、常問問題,但國外研究發現,父母如果能適時回應,與子女保持良好互動,將有益孩子的心理健康。 -
囝仔人有耳無嘴? 威權教養恐讓孩子憂鬱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1307當大人們坐在客廳聊天、氣氛熱烈時,如果小朋友在一旁不斷插話干擾,應該免不了挨罵。台語俗話說「有耳無嘴」,認為小孩子不要意見太多、常問問題,但國外研究發現,父母如果能適時回應,與子女保持良好互動,將有益孩子的心理健康。 -
接收太多臉書負能量 易增加青少年憂鬱風險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4039美國布朗大學一份於2016年發表於《青少年健康期刊》的研究顯示,有負面臉書經驗的人,出現憂鬱症狀的風險是沒有負面經驗者的3.2倍,且經歷4次或4次以上與不想聯繫的人互動或誤解時,出現憂鬱症狀的風險則顯著提升。研究中所指的負面經驗為被霸凌、不友善、被誤解或不想要的聯繫等。 -
校園霸凌悲慘經驗 難隨時間淡忘
醫美減重 / 心靈成長2334這項最新研究報告由台大公共衛生學院黃俊豪副教授指導,執行者為陳昱穎,從健康生活品質觀點切入,探討不同求學時期遭遇霸凌的經驗,可能對大學生造成的健康衝擊,並發現不同霸凌型態及角色與大學生健康的關係。研究成果榮獲兒童青少年健康領域具代表性的國際期刊「兒科醫學期刊」刊登。 -
暑假多喝白開水 促進青少年健康行為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3385國健署署長邱淑媞表示,為加強青少年健康的觀念及行動,國民健康署與教育部推動健康促進學校計畫,督促學生落實「聰明吃、快樂動、天天量體重」,將每天喝白開水至少1500cc、運動60分鐘、攝取3蔬2果及體重紀錄,列入暑假作業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