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非小細胞
-
健保署提「暫予支付制度」 癌症新藥健保給付可望更快
醫藥衛生 / 全民健保3622罹癌人口愈來愈多,去年健保共給付83萬多名癌友,光是154 種癌症用藥就用了392億元,但對於醫師及癌友來說,仍覺癌症新藥給付速度過慢。為此,衛福部健保署長石崇良、國健署長吳昭軍等官員拜訪英國「國家健康暨照護卓越研究院 」(NICE)及國民健康服務署 (NHS)官員,瞭解當地「創新藥品基金」、「癌藥基金」等平台運作模式,期望擬定我國相關政策,造福眾多癌友。 -
一箭雙鵰!國衛院抗癌新藥 抑制癌細胞兼活化免疫細胞
癌症新知 / 癌症治療2338癌症為國人10大死因之首已經有40多年,近期標靶治療成了新興療法,癌細胞卻持續基因突變,產生抗藥性。並改變腫瘤微環境,逃脫免疫系統監控,癌症免疫療法因而誕生。目前的癌症治療法,不能同時抑制癌細胞與調節腫瘤免疫微環境,合併使用不同類型的標靶抗癌藥物,雖然可增強抗癌效應,協同及加成抗腫瘤與免疫調節效應。但因藥物相互作用改變,經常導致拖把的副作用,並影響藥物吸收與代謝。 -
榮陽交團隊最新抗癌技術 利用基因剪輯抑制癌細胞生長
醫藥衛生 / 生醫產業82癌症患者最怕聽到「抗藥性」這3個字,代表宣告治療遇到瓶頸,榮陽交團隊發佈最新抗癌技術,利用基因剪輯技術,抑制一段致癌的環狀RNA(circRNA),以控制癌細胞生長,具有治療肺腺癌的潛力,有助於研發癌末新藥。 -
【烏俄戰爭效應】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衝擊生技製藥產業
醫藥衛生 / 生醫產業3981新冠肺炎大流行中,全球原料藥供應受到威脅,藥物開發及生產過程從過去集中在少數國家與地區的情況,轉趨全球化,產業鏈的結構逐漸改變。孰料疫情尚未停歇,俄羅斯入侵烏克蘭,至少影響上百個正在進行中的臨床試驗,造成延誤,掀起生技製藥界另一波恐慌潮。 -
1次揪出肺癌突變基因! 次世代基因定序提升肺癌預後
癌症新知 / 肺癌2875今日肺癌治療已邁入精準治療世代,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醫療團隊,為了傳遞「肺癌治療的多元性」與「次世代基因定序的重要性」,特別與台灣諾華合作,舉辦罕見肺癌展覽,期盼透過活潑的插圖與動畫,提升民眾病識感,避免患者確診肺癌後消極面對,更期盼能帶給患者治療動力! -
破除肺癌3大迷思! 對抗新國病早期揪病灶是不二法門
癌症新知 / 肺癌3222北投健康管理醫院蔡聰聰主任指出,肺癌已成國人的新國病,但一般民眾對肺癌仍存在各種錯誤觀念,導致民眾在有意識到自己可能已罹患肺癌再去就醫檢查,常常已經是發展至晚期,錯過黃金救治機會。蔡聰聰主任醫師列舉3大肺癌錯誤迷思,一同與民眾對抗要命新國病! -
一起打世界盃!全基因體時代 癌症資料庫整合平台啟動
醫藥衛生 / 醫藥話題2554國家衛生研究院昨(18)日上午舉辦「癌症精準醫療及生物資料庫整合平台合作示範計畫」啟航儀式,院長梁賡義表示,未來將積極推動到其他癌別,希望更多醫院和藥廠共同加入這項計畫,「 一起打世界盃」。 -
老翁戒菸20年因腰痛就醫 發現肺癌合併多處遠端轉移
癌症新知 / 肺癌326679歲呂先生已經戒菸20多年,2019年因腰痛就醫檢查意外發現肺癌,並且發生多處遠端轉移,在醫師建議下使用標把治療方法,治療初期就有明顯效果,連續1年後卻發現腫瘤有惡化傾向,追蹤肺部致癌基因突變量略微波動且腫瘤指數也再攀升,後續改採用免疫治療約2年,再出現基因檢測數據與影像學惡化,後續再使用標靶藥物,目前控制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