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類風溼
-
類風溼不會痛就沒事? 醫:影像檢查掌握關節受損程度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504835歲張姓廚師於10多年前確診患有類風濕性關節炎,起初經藥物治療後,發炎指數降至正常,之後使用生物製劑治療,抽血指數及關節腫脹疼痛均獲得大幅改善,整體病情控制良好,多年來讓他一度誤以為「不痛就沒事」。直到近日又再次出現關節疼痛的情形,回診檢查後才發現,其實手腕骨頭早已被悄悄地破壞,所幸經醫師評估後,改用不同生物製劑治療,骨關節破壞情形才得以控制。 -
電眼眼妝恐造成乾眼症惡化! 預防乾眼症首重用眼習慣
健康養生 / 視力矯正4313依照乾眼症嚴重程度不同,初期建議使用補水、補油的人工淚液、熱敷的方式緩解,如果效果不明顯,則可考慮進一步採取100%自體血清點眼液幫助修復,或脈衝光或熱動力治療法促進疏通阻塞的瞼板腺。 -
韓劇《苦盡柑來遇見你》演繹人生 類風溼關節炎掀話題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3887近來很夯的韓劇《苦盡柑來遇見你》,劇中角色梁金明在填寫病史時,提到家族中有慢性風濕症的病史,這是一種慢性且會持續進展的發炎性關節疾病,可能影響全身關節,最終導致關節變形及功能喪失。在台灣,已故的知名作家劉俠,是最知名的類風濕性關節炎病人。 -
風濕免疫疾病不只有類風濕性關節炎 還包含乾癬、異膚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3679關節紅腫難癒、反覆抓癢破皮的皮膚病,其實可能不是單純的退化或過敏問題,而是免疫系統失調引發的疾病。風濕免疫疾病涵蓋範圍廣泛,從類風濕性關節炎、乾癬、異位性皮膚炎等皆屬其範疇。隨著診斷技術與治療藥物的進展,透過「多元整合」的治療策略,能顯著改善病患長年不適,提升生活品質。 -
發燒時必吃退燒藥?退燒藥成分有3大類 先搞懂才安全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5064臺灣家庭醫學醫學會醫師方文輝表示,發燒時若伴隨有其他咳嗽、流鼻水、喉嚨痛、筋骨酸痛、疲累等症狀,多半是病原體感染,此時發燒是身體啟動自救模式,目的在加強對疾病的抵抗力,因此不必急著吃退燒藥。 -
夏日炎炎宅在家吹冷氣狂追劇是你嗎? 小心乾眼症上身
健康養生 / 視力矯正3896許宏源醫師補充說明,自體血清點眼液製作需抽取自身血液,進行離心處理,再將分離出來的血清放進單支藥瓶中,讓患者點眼用,成分與淚液相近,沒有刺激性和毒性,能有效修復角膜點狀破皮。由於自體血清點眼液不含防腐劑,未開封須冷凍保存,3個月內要使用完畢;而開封後則須放冷藏保存,避免細菌汙染,外出時可放在裝冰塊的保冷瓶內攜帶,以達低溫保存效果。此外,單支包裝可點4至6次,方便且衛生。 -
健檢呈RF陽性是患類風濕性關節炎? 醫破解常見迷思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4328許多病人看到健康檢查報告中的類風性關節因子(Rheumatoid factor,以下簡稱RF)呈陽性,都會憂心忡忡地跑來診間求診,擔心自己是否得到類風濕性關節炎(Rheumatoid Arthritis,以下簡稱RA),新竹台大分院新竹醫院內科部林冠言醫師聽到這類疑問時,都會耐心說明RF陽性與類風濕性關節炎之間雖具有一定的關聯性,但實際上並非相同疾病。 -
6旬婦退化性關節炎手術後還是痛! 增生療法有助緩解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4923當關節發生疼痛、腫脹、僵硬或變形等症狀,恐是退化性關節炎的前兆,這時患者該如何面對?高銘骨外科診所林順智院長表示,在臨床上治療關節炎首先會以藥物、復健治療並搭配生活習慣改善,一般治療3至6個月後多數病況能獲得控制。除非症狀較嚴重才會採取手術,但術後有些患者恐因韌帶發炎受損飽受疼痛折磨,屆時還是需藥物、增生療法輔助,緩解病症造成的不適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