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骨鬆藥物
-
70歲阿嬤摔跤骨折! 罹患骨鬆骨折風險達5成輕忽不得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3869國民健康署調查發現,骨質疏鬆症位居我國65歲以上老人常見慢性病排行榜的第4名,因骨鬆引發髖骨骨折發生率,則在亞洲區排名第1名,不少長輩必須長期臥床,死亡率更達2成2。 -
高齡長者慢性病骨鬆高居第4位 定期篩檢降低骨折風險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2778一般人身體骨骼內有造骨細胞、破骨細胞2種,負責骨質的製造和分解,若受到激素分泌下降影響,破骨細胞活性增強,會使得分解速度高於製造速度,造成骨質流失,也就是所謂骨質疏鬆症。傅紹懷醫師說明,骨質大約在20至30歲時達到最高峰,之後會隨著年紀增長而逐漸減少,中年以後骨質每年平均減少0.3%至0.5%,到了80歲骨質更會加速流失。 -
人工植牙技術日新月異 科技輔助「植」得安心有保障
健康養生 / 口腔植牙5245牙科醫師鄭聖達表示,通常植牙前需經過評估是否適合植牙,例如糖尿病患傷口不易癒合、先天性免疫疾患以及骨質疏鬆症服用骨鬆藥物恐影響骨頭正常代謝,都可能造成植牙的併發症;再者,植牙安全關係到神經和血管,某些亞洲人和台灣人的牙床骨量比歐美病人少或較狹窄,植牙條件相對較差。 -
骨質疏鬆需要治療嗎? 為減少骨折發生有其必要!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3769台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家庭醫學科主治醫師沈怡伶說,骨質流失在沒有任何保健觀念的介入之前,是隨著年齡增長漸進發生的,事實上就是一種慢性病的概念。根據國民營養調查,2016至2019年國人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的平均盛行率分別為25%、21%、10%,而骨質疏鬆症在50歲以上的盛行率約20至30%,此數值可能還是低估的情形下,相對於三高預防與介入的積極,國內民眾對於骨質疏鬆症的概念可能還是停留在老化的自然現象,不需要積極面對。 -
高齡長者快速失能2大主因 醫:腦中風及骨鬆性骨折
健康養生 / 老年照護4066醫師表示,在臨床上,腦中風及骨質疏鬆性骨折,是造成高齡長者快速失能的2大原因。花蓮慈院團隊透過健保資料庫分析發現,心房顫動病人預防腦中風服用的抗凝血劑藥物中,與傳統口服抗凝血劑(Warfarin)相比,使用新型口服抗凝血劑(NOAC)能降低病人骨折及骨質疏鬆症的風險。這除了提醒醫師在腦中風預防的藥物選擇上,新型抗凝血劑有較多的優點外,並注意高齡長者在骨折預防以及骨質疏鬆介入的重要性。 -
副甲狀腺亢進好發於停經後婦女 嚴重恐導致腎衰竭
兩性關係 / 更年障礙4618國泰綜合醫院耳鼻喉科主治醫師王文弘指出,原發性副甲狀腺功能亢進是內分泌異常疾病,發生率大約每10萬人中就有25至30人,好發於50至60歲間,比例上女性多於男性,尤其是停經後婦女。致病原因不明,多數病人無家族史。副甲狀腺功能亢進,將嚴重影響骨骼健康,過量的副甲狀腺荷爾蒙會讓骨頭釋放出鈣質,出現骨質疏鬆,嚴重時可發生骨折。此外,由於尿鈣增加,腎臟容易堆積腎結石或磷酸鈣,導致腎衰竭。 -
弘大啟用骨折聯合照護服務 幫苗栗鄉親攔截骨鬆
健康養生 / 老年照護2777依據苗栗縣戶政服務網最新資料統計,苗栗高齡人口比例高達16.18%,高於台灣高齡人口比例14.81%,骨質疏鬆症急診就診率位居全台第5,成為刻不容緩的健康議題。有鑑於此,弘大醫院於6月率先啟動骨折聯合照護服務(Fracture Liaison Service,簡稱FLS),與國際照護標準接軌,預計3年內可以讓335名患者受惠,大幅提升當地病人的照護品質。 -
熬夜打麻將牙周病蔓延 老翁連假牙都保不住
健康養生 / 口腔植牙4404許多老人家為了遠離失智,常約三五好友一起在家打麻將,不讓大腦提早退化。不久前剛學會打麻將的七旬爺爺興致高昂,連日熬夜與鄰居友人進行方城之戰,因睡眠不足造成免疫力下降,加上無節制的喝酒飲食,假牙清潔也隨意帶過。沒想到近日竟發現啃咬食物有血跡,且牙齦腫脹,咬合感到不舒服,前往牙科就診時被告知原本罹患的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