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ADHD
-
每2名兒童有1人近視 恐影響孩子學習力
健康養生 / 消費生活3480近視不僅可能成為學童隱憂,未來也有可能導致兒童學習障礙,像是因視力不佳而在聽說讀寫上的接收有所延遲,造成學習成績不佳。或是因無法看清楚黑板上的字、注意力無法集中,只好上課搗蛋打發時間,而被誤認為可能有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等等。ㄙ -
孕婦吃止痛成藥 孩子過動風險高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2526研究指出,當孕婦在懷孕的第18至32周服用含有乙醯胺酚藥物,寶寶出生後,到7歲時,出現過動症等異常行為的風險就會比較高。研究發現跟沒有吃止痛藥的孕婦比起來,在懷孕18周時吃藥的孕婦,約有42%的家長回報孩子有類似過動的症狀。 -
吃「聰明藥」求高分? 傻傻服用恐副作用上身
醫藥衛生 / 藥品安全2616什麼是「聰明藥」?食藥署表示,坊間最常誤傳的「聰明藥」是一種叫派醋甲酯(Methylphenidate)的藥品,派醋甲酯用於治療「注意力缺陷過動症(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簡稱ADHD)」,也就是俗稱的「過動症」。 -
孩童不易專注又過動 嚴重影響人際關係
醫藥衛生 / 醫院情報3012台北慈濟醫院小兒科蔡文心醫師表示,ADHD是兒童及青少年常見疾病,根據衛福部統計資料顯示,國內ADHA盛行率約5%到7%之間,包括遺傳基因、神經病變、環境刺激和生理因素等,都可能是致病原因。過動兒通常因注意力不足造成學習成效不佳,容易產生自卑感,嚴重者甚至會為人際關係帶來負面影響,因此建議家長可多留意孩子的行為,發現任何狀況應盡快就醫諮詢。 -
高中資優生成績下滑 竟因ADHD合併焦慮症
健康養生 / 親子育兒3216「ADHD不易確診」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兒童青少年精神科醫師蔣立德表示,ADHD診斷需非常詳盡的病史蒐集,確認個案從小在不同情境下與年齡中,都曾經長期出現注意力缺失或過動、衝動的症狀,才能確診。 -
把握過動兒黃金治療期 給予適當的幫助
醫藥衛生 / 罕見疾病4467許正典醫師表示,「注意力缺失過動症」(ADHD),是一種慢性長期的神經生理疾病,是因神經認知功能受損而引發。核心症狀為:注意力不足、過動與衝動。症狀多開始於童年早期,不同成長階段會有不同表現。學齡前的孩子最典型的行為是過動、容易跌倒受傷;進入學齡期後,轉變為如無頭蒼蠅般的無目的行為,最常出現坐不住與話講不停的情形;而邁入青少年期後,則易出現不思而行的衝動行為。 -
愈晚當爸爸 孩子自閉機率愈高
兩性關係 / 男人幫3459研究的作者,同時也是美國印第安納大學(Indiana University)心理和腦科學的副教授布賴恩˙多諾弗里奧(Brian D’Onofrio)表示,這項研究一共蒐集了260萬位在瑞典出生的孩子的資料,透過跨國小組的分析,在出生那年,父親年紀越大的孩子,他們患有自閉症、躁鬱症以及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的比例也越高。 -
準媽媽吃止痛藥 恐生出過動兒
醫藥衛生 / 藥品安全3299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的Zeyan Liew以及丹麥奧胡斯大學(Aarhus University)的Jorn Olsen表示,他們花了超過六年的時間,一共追蹤了六萬四千多名丹麥的婦女,產後孩子的關注力以及是否容易發脾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