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B肝病毒量
-
B肝帶原者未定期追蹤! 接受健檢後竟確診肝癌第3期
癌症新知 / 肝癌74571位是60多歲的B型肝炎帶原者,因為新冠肺炎疫情都不敢來醫院,最近幾年也沒有追蹤肝臟情形,做了健康檢查後發現,甲種胎兒蛋白(AFP)升高到1,700多ng/ml,趕緊前往消化內科複診。由於甲種胎兒蛋白可以當作肝癌的指標,正常值上限只有到7.0ng/ml而已,醫師趕緊安排打顯影劑的腹部核磁共振(MRI)還有腹部超音波,結果發現了好幾顆肝腫瘤,配合著核磁共振結果,還發現病患的B肝DNA病毒量約有數百萬IU/ml,確認肝癌已經第3期。 -
搶救肝癌從防治B肝開始 健保給付放寬加惠病友降風險
醫藥衛生 / 慢性疾病3135衛福部最新108年國人死因統計報告顯示,當年度肝癌共造成7881人死亡,其中7成與B型肝炎有關。以此估算,國內每年超過5000名B肝病友死亡,平均每天15名B肝患者病逝。 -
生物製劑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 當心B肝復陽風險高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3975最近台北榮總胃腸肝膽科及風濕免疫科共同發表1,937位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接受各類型免疫抑制劑治療長期追蹤結果,發現除了莫須瘤具有最高的B肝復陽風險,「恩瑞舒」(一種CTLA-4融合蛋白,可以讓免疫T細胞活化剎車)也具有B肝復陽風險。 -
全國40萬名無症狀B肝帶原 發生肝硬化高風險不自知
醫藥衛生 / 慢性疾病5858我國於1986年起實施新生兒全面施打慢性B型肝炎疫苗,使新生兒慢性B型肝炎感染率從10%降至近年小於1%,成為肝炎防治典範;不過,35歲以上族群中仍有15%為B型肝炎病毒帶原者。 -
類風溼性關節炎注意 免疫制劑恐讓康復型B肝再發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2646北榮長期追蹤1,494位康復型B型肝炎類風溼性關節炎患者,結果發現,其中17位患者發生B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陽轉(即已經消失的表面抗原再次出現),部分患者發生嚴重肝炎。 -
進行免疫抑制治療 B肝患者應慎防急性肝炎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3841乾燥症、類風性濕關節炎、貝西氏症等免疫抑制治療,或者是抗腫瘤化學藥物治療、使用類固醇等,都可能會影響免疫力。邱展賢補充,藥物本身或代謝物毒性、劑量都可能會引起肝炎,另外個人體質、遺傳也是因素之一。 -
一樣B肝兩樣情 治療態度決定治療難度
醫藥衛生 / 醫院情報2205在台灣地區,雖然自民國74年全面施打B型肝炎疫苗以來,新傳染個案已經減少,但根據統計,全台目前仍有近300萬B型肝炎帶原者,若不定期追蹤和積極治療,急性發病乃至惡化為肝硬化、肝癌機率極高。 -
B肝治療亂停藥 男子黃疸指數飆升險害命
醫藥衛生 / 醫院情報2231桃園良祐診所肝膽胃腸專科主治醫師鍾尚分強調,一旦需要藥物治療,且開始接受治療,病患就絕對不能違背醫囑,擅自亂減藥、停藥,否則下場不但可能賠上目前健康,甚至產生更棘手的抗藥性,斷了後續的治療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