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Covid-19
-
65歲以上長者可施打 公費肺炎鏈球菌疫苗今起擴大接種
健康養生 / 最新消息3619侵襲性肺炎鏈球菌疾病感染症(IPD),好發於5歲以下幼童及65歲以上長者,疫苗仍為預防疾病最有效方法之1。台北市政府衛生局表示,公費13價肺炎鏈球菌疫苗自104年起即納入幼兒常規接種項目,而從今(27)日起,65歲(含)以上長者也享有公費接種服務,衛生局呼籲符合接種資格者,可前往台北市248家肺炎鏈球菌疫苗合約醫療院所施打疫苗,以提升免疫保護力。 -
新藥研發上市須經過臨床試驗 臨床試驗3大重點1次掌握
醫藥衛生 / 生醫產業4235臨床試驗是以發現或證明藥品在臨床、藥理或其他藥學上之作用為目的,而於人體執行的科學研究,在執行前必須先經過食藥署及醫院人體試驗委員會(IRB)的嚴謹審查,充分評估其倫理、安全與科學性後,才會核准臨床試驗進行。我國在「藥品優良臨床試驗作業準則」(GCP)的管理架構下,規範臨床試驗中試驗主持人、試驗委託者、IRB等各角色的職責,食藥署亦負責執行查核以確保試驗過程符合GCP規範,透過層層把關的機制,來確保臨床試驗的品質並積極保障受試者的權益、安全與福祉。 -
小孩發燒一定是感冒? 急診科醫師第1線分析常見3病毒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3857疫情解封後的「免疫債世代」,在兒童急診所見,是以往有季節規律性的傳染病,例如夏季的腸病毒、細菌性腸胃炎,冬季的流行性感冒和病毒性腸胃炎,都在2022年底後同時流行。彰基兒童醫院兒科急診醫師提醒家長,勤洗手、避免出入公眾場所、外出多戴口罩,可避免孩童時常生病,而且可延緩「免疫債」。 -
打疫苗防病毒! 流感、肺炎鏈球菌、新冠能同時接種?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3577隨著秋冬到來,流感病毒恐發威,按照往年觀察,每年11月開始病例逐漸增加,12月至隔年3月達到高峰。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家庭醫學科醫師戴雅伶表示,民眾應及早接種流感疫苗,增加免疫力,平常也要勤洗手、配戴口罩及保持安全社交距離,這不僅是大家防範COVID-19的絕招,也是防止眾多呼吸道傳染病的不二法門。 -
高端疫苗爭議不斷! 張上淳說明未完成3期臨床困難點
醫藥衛生 / 醫藥話題4192台灣雖已進入新冠肺炎後疫情時代,但國內對於高端疫苗爭議仍是餘波蕩漾,臺大醫院與台灣醫學會8日舉辦高峰論壇記者會,疾管署署長莊人祥表示,衛福部著手編撰「後疫情時代防疫白皮書」,將口罩、疫苗到快篩試劑等防疫物資維持一定自製量能,視為重大方針,此外,強調高端疫苗雖未完成3期臨床,但這不是大挫敗。 -
秋冬疫情再起!立委憂心醫療量能不足 疾管署已做準備
健康養生 / 最新消息3339國民黨團昨日召開「秋冬疫情恐爆發,醫療量能誰來顧?」記者會,質疑台灣秋冬疫情恐進入高峰,醫療量不足問題可能重演,呼籲政府應加強防疫。疾管署今(1)日發出新聞稿,針對防疫物資庫存、醫師診斷流程及醫院空床數等方面做說明,並強調國內醫療量能及物資充足,請民眾安心。 -
台灣數位健康產業面臨哪些困境? 3大領域需前瞻展望
醫藥衛生 / 生醫產業3883台灣數位健康產業發展協會(TAIDHA)」與國立陽明交通大學科技法律學院於日前共同舉辦 《打通數位健康任督二脈:2023 數位健康產業政策前瞻研討會》,邀請業者20位專家包括衛福部健保署署長石崇良、衛福部醫事司司長劉越萍、食藥署醫粧組簡任技正吳亭瑤、工研院生醫所所長莊曜宇、臺北醫學大學人文暨社會科學院副院長李崇僖、賽諾菲Sanofi台灣公共事務暨市場准入處長William Tsai、裕利醫藥台灣總裁周志鴻等人,針對創新藥材、生醫健康資料、遠距醫療等3大領域所需法規與政策,進行前瞻性探討與展望。 -
登革熱、新冠疫情持續升溫 疾管署籲長者儘快施打疫苗
健康養生 / 最新消息3271上周登革熱本土病例新增2527例,比前1周略降,已累積高達1萬5561萬例,光是台南市就超過1.4萬例,最為嚴峻,另增19例重症、5例死亡病例,登革熱疫情持續延燒,未如疾管署原本預估中秋後將出現翻轉,而新冠疫情也出現反轉,根據監測數字預計10月中旬後緩步上升,在12月底達到高峰,民眾須特別留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