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HER2
-
過半女性未定期乳癌篩檢! 調查:9成認為應下修年齡
癌症新知 / 乳癌3667乳癌長年為我國女性癌症發生率第1名,更為婦女常見死因第2名,且標準化發生率及死亡率皆逐年緩升,是大家顯而易見卻視而不見的「粉紅灰犀牛」。因此,在3月「婦女月」的尾聲,中華民國乳癌病友協會(TBCA)特別於27日舉辦「粉紅灰犀牛來襲 乳癌認知及議題態度調查」發佈記者會,公布史無前例針對國內女性及病友的雙軌調查研究,並提出廣篩早治、生育保存、心理支持等6大呼籲。 -
肺癌精準治療!揪跨癌別特定基因 及早用對標靶助延命
癌症新知 / 標靶治療89691根據衛福部最新公布110年癌症登記報告顯示,肺癌新發生人數首次居10大癌症之冠,而在111年癌症死亡人數排名,肺癌也是高居第1位,讓肺癌名符其實的「新癌王」。而隨著肺癌精準醫療的不斷進展,基因檢測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
煞車意外發現乳癌!術後追蹤4年轉移眼窩 1療法現生機
癌症新知 / 乳癌6507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乳房外科劉良智教授表示,依據荷爾蒙受體與HER2受體的表現,過去乳癌類型大致分為荷爾蒙陽性、HER2陽性與三陰性乳癌,且有相對應的治療方式。然而,近年臨床發現,有一群癌友依照治療準則,給予抗荷爾蒙治療、免疫治療或是單一種類化療的效果不佳,復發率較高。進一步瞭解才發現HER2表現不能只區分「陽性」與「陰性」,介於中間的「弱陽性」也是影響治療效果的關鍵。 -
翻轉癌末命運!婦罹HER2亞型乳癌 18個月後抗病成功
癌症新知 / 乳癌3560烏日林新醫院乳房外科醫師吳玉婷表示,根據統計約有15%至20%的乳癌患者屬於「HER2陽性」,而HER2乳癌在研究中發現,約有3成患者會在10年內復發。醫學界還特別將「有淋巴結轉移」、「腫瘤大於2公分」、「前導型標靶治療後若手術仍有殘存癌細胞」的HER2乳癌患者,定義爲未來復發率較高的「高風險族群」,屬於需要積極治療的癌症類型。 -
早期乳癌治療中斷變晚期 轉移性HER2弱陽性靠它延命
癌症新知 / 乳癌35441名50歲婦人2年前確診早期乳癌,但因受不了化療副作用而中斷治療,未料1年後癌細胞轉移至肺部、腋下淋巴結甚至到皮膚,且HER2表現量從早期陽性,轉移後的陰性又變成弱陽性,差點以為無藥可醫!幸好,最終接受「魔術子彈」ADC藥物治療,病情才獲得控制。 -
乳癌患者每36分鐘多1人 國健署納第5期癌症防治計畫
癌症新知 / 乳癌3903立委邱志偉指出,乳癌已連續數年成為我國女性好發癌症第1名,平均每36分鐘就有1名女性罹患乳癌,乳癌發生年齡也比歐美年輕。且根據衛福部的統計,診斷年紀較輕發生於40到49的乳癌多為惡性且預後情況較差,建議國健署將現行乳癌X光攝影補助年齡從45歲下修至40歲。放射線醫學會理事長邱宏仁也補充,數據顯示,有接受篩檢的乳癌患者與無篩檢的患者相比,確診晚期的比例明顯較低。 -
HER2不再2分法!HER2弱陽性乳癌患者 治療突破困境
癌症新知 / 乳癌4379臨床顯示,現有ADC藥物為轉移性HER2陽性乳癌患者的2線治療,無疾病惡化存活期中位數不到1年。新1代ADC藥物則可讓轉移性HER2陽性乳癌患者無疾病惡化存活中位數延長至將近2年半,且能改善HER2弱陽性患者的無疾病惡化存活期與整體存活期。 -
3旬女摸到乳房腫塊不在意!驚覺不對時 檢查已罹乳癌
癌症新知 / 乳癌2564年約33歲的張小姐,3個月前發現自己左邊乳房有1顆腫塊,尤其在經期前會特別明顯,但因工作繁忙,且腫塊感有時又若有似無,便不以為意。可近期發現腫塊似乎越來越明顯,且有變硬的情形,就醫檢查後確診為乳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