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Lancet
-
確診新冠肺炎後康復仍有風險! 3成患者出現精神疾病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2969《柳葉刀期刊》(The Lancet)發表的1項分析發現,在美國超過3分之1的COVID-19確診者,在感染後6個月內出現了與COVID-19病毒相關的精神疾病及神經系統疾病。 -
英國新冠變異株全球擴散最廣 羅一鈞:AZ保護力達7成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3082華航機師不斷傳出新冠確診個案,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曾指出,華航因排班因素機師疫苗施打率低,華航工會理事長劉惠宗也在媒體上說,華航員工難免擔心血栓疑慮,也對有較重副作用後能否工作有疑慮;今(25)日指揮中心強調,牛津AZ疫苗對英國變異病毒有效,即便感染體內病毒量也比較低。 -
黃豆製品取代肉類減少碳排放 植物性食物愛地球更健康
健康養生 / 營養美食2943為了解決地球暖化,國際刺胳針委員會(The Lancet)提出「植物性食物為主飲食」,強調「讓你的下1餐以植物性食物為主」,不但能大幅減少碳排放,還有益於健康。 -
婦女節關心女性健康! 防「乳癌再復發」靠治療新觀念
兩性關係 / 婦科診療室148世界衛生組織在2020年底宣布女性乳癌首次超越肺癌,成為最常見癌症。於婦女節之際,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乳房外科主任暨台灣乳房醫學會秘書長陳芳銘醫師提醒乳癌高風險女性注意乳房健康,「包含有乳癌家族史、暴露後天環境危險因子者,像是工作壓力大、接觸塑化劑等環境荷爾蒙、顯著肥胖、抽菸飲酒等。 -
感染新冠肺炎不只肺部受害 部分倖存者恐受精神疾病擾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2715研究作者之一、牛津大學的精神病學教授Paul Harrison表示,根據他們的研究發現,大約有20%的COVID-19患者,在確診之後90天內回報他們罹患了精神疾病,更進一步發現,65歲以上確診的患者,罹患失智症的風險比沒有感染COVID-19的人更高。 -
每天久坐逾6小時易變胖 同時加速大腦老化增失智風險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2771董氏基金會食品營養中心許惠玉主任引述2016年發表於《刺胳針》(Lancet)整合16篇超過100萬人的研究,發現每天坐著超過8小時且活動少的人,死亡風險增加58%;2014年發表於《國立癌症研究雜誌》的研究顯示,久坐會增加大腸癌的罹患風險24%、子宮內膜癌增加32%、肺癌增加21%;2019年美國運動醫學學院的報告指出,許多強力證據顯示久坐會增加心血管疾病致死的風險。 -
不讓大腦提早老化 預防失智症飲食與睡眠是2大補帖
健康養生 / 老年照護4894高齡人口會帶來健康危機及社會問題,50歲過後,隨著年紀增長,除了體力、肌力、骨質會逐漸流失外,大腦也會隨著年紀而逐漸萎縮、變小。台灣過去的調查發現,65歲以上人口中約有18.8%為輕度認知障礙患者,而失智症患者則有8%。失智症是緩慢進行、目前仍無法治癒的疾病,雖然致死率不高,但會嚴重影響生活品質、增加家庭壓力和經濟負擔。 -
每4人有1位高血壓 部分吃藥仍難控制這方法可改善
醫藥衛生 / 慢性疾病2677按時服藥來控制血壓是不可或缺的,但部分患者在藥物治療上面臨血壓難以控制的困難,原因包含藥物的副作用、使患者體重過重或疾病本身為難治型高血壓等。王宗道理事長解釋,腎臟在血壓調控中扮演極重要的角色,高血壓導管治療可以透過調控交感神經活性,達到控制血壓目的。據目前臨床經驗,高血壓導管治療的療程僅1至1.5小時,且因為是微創治療,因此患者不需擔心傷口的問題,隔天即可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