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Nature
-
東方人第二型糖尿病少胖子 致病機轉找到了
醫藥衛生 / 醫藥話題33國家衛生研究院免疫醫學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譚澤華主任團隊,與台中榮民總醫院許惠恒院長(中華民國糖尿病學會理事長、世界糖尿病聯盟(IDF)西太平洋區(Western Pacific Region)主席)率領之研究團隊聯手合作,結合基礎醫學及臨床醫療研究,成功揭示MAP4K4激酶缺失造成之「發炎性IL-6+IL-17+ T淋巴細胞」過度增加與活化,正是非肥胖型第二型糖尿病的致病關鍵。 -
全球每年空污致死330萬人 勝瘧疾、愛滋總和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53作者德國馬克斯普朗克化學研究所(Max Planck Institute for Chemistry)的列李維德(Jos Lelieveld)在論文中指出,近75%的空污受害者是因為長期吸入懸浮大氣中如塵般的微粒,造成肺器官惡化,甚至引發中風和心臟病而死亡。 -
美中研發眼藥水治白內障 羊毛脂固醇取代開刀
醫藥衛生 / 醫藥話題8373白內障是因為水晶體變得混濁,導致視力障礙的一種疾病,成因除了人體自然老化造成之外,也可能因為外傷、其它疾病如糖尿病、青光眼等導致,或是長期使用類固醇類的眼藥水引發。現在還發現,長期使用3C產品,或是時常在大太陽下活動,卻沒有戴太陽眼鏡阻擋紫外線,都可能引發白內障。因此,白內障有越來越年輕化的趨勢。
-
鋅離子有助改善自閉症 中研院跨國研究新發現
醫藥衛生 / 醫藥話題2603中央研究院分子生物研究所研究員薛一蘋博士研究團隊,與韓國科技大學教授暨基礎科學研究所所長金恩俊博士的研究團隊攜手破解自閉症行為之謎,發現鋅離子與Tbr1蛋白及Shank2蛋白產生交互作用,可有效改善自閉症狀。這項研究成果於5月18日發表在《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期刊 。 -
老藥新用 美國仙丹有望抑制卵巢癌轉移
癌症新知 / 癌症治療2122研究主持人、國家衛生研究院分子與基因醫學研究所所長王陸海表示,卵巢癌盛行率雖然不高,但死亡率卻為婦科腫瘤之首。由於卵巢癌病患幾乎沒有初期症狀,發現明顯症狀多半已轉移,五年存活率不超過30%。因此,尋求卵巢癌轉移的新治療策略成為迫切課題。 -
可可含類黃酮 有助於減緩記憶退化
健康養生 / 老年照護2631研究人員將37名年紀位於50到69歲的健康中老年人,區分為2組,為期3個月內,受測者接受含有生可可黃烷醇的飲料,並進行記憶測試。第一組人,每天飲用2次含可可黃酮醇類450毫克的飲料(共900毫克);第二組人,每天只喝10毫克含可可黃酮醇類飲料。 -
T淋巴細胞異常 導致第二型糖尿病
醫藥衛生 / 醫院情報2457國衛院免疫醫學研究中心研究員譚澤華,率領莊懷佳博士等多人團隊,歷時四年終於發現,正常飲食下產生第二型(成人型)糖尿病與免疫反應有密切關連,開創以調控免疫系統的發炎反應治療第二型糖尿病的新方向。研究成果最近發表於國際頂尖自然系列期刊自然通訊 (Nature Communications)。
-
中研院發現失智症致病關鍵--TDP-43
醫藥衛生 / 醫藥話題2142中央研究院基因體研究中心助研究員陳韻如博士解釋,目前有超過20種人類神經退化性疾病,包括阿茲海默症、帕金森氏症、亨丁頓氏舞蹈症等,都被證實與「類澱粉蛋白」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