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Nature
-
對特定食物的偏好是天生的! 受基因影響占比達2分之1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3090每個人都有喜歡吃和不喜歡吃食物,最近1項發表在《Nature》(自然雜誌)的研究表示,我們對某些食物的偏好,不僅取決於個人的偏好,還取決於每個人基因的構成。研究小組確定了 325 個影響味覺的基因,而這些基因主要存在於大腦當中。 -
中國附醫研發新技術! 將幹細胞用於退化性關節炎治療
醫藥衛生 / 生醫產業3041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整合幹細胞中心主任洪士杰表示,退化性關節炎好發於老年族群,約有1至2成65歲以上族群罹患膝蓋骨關節炎,嚴重程度隨年紀增長而逐漸增加,且女性盛行率約為男性2倍。在治療退化性關節炎上,輕度患者以運動復健、藥物治療為主,如果症狀嚴重,一般建議,考慮更換人工關節,但換上人工關節,日後仍有磨損鬆脫、人體排斥、手術相關風險等問題。為此,中國附醫整合幹細胞中心團隊積極開發新技術「胜肽結合膠原蛋白再生軟骨幹細胞」,除了提高退化性關節炎之早期診斷及玻尿酸潤滑,也透過幹細胞再生醫學,更有效率地進行藥物治療輸送。 -
不是得過就沒事! 新冠肺炎2次確診比第1次染疫更嚴重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4231再度感染COVID-19相較於首次感染時,會對健康造成更大的威脅。研究人員發現,當1個人2度感染新冠病毒時,死亡、住院和嚴重健康問題的機率會加劇。不管是未接種疫苗、接種疫苗以及施打加強劑的人當中,這種現象都很明顯。簡單來說,無論是否接種疫苗,每個人在再次感染時都面臨更大的風險。1個人若感染過新冠肺炎,也接種過疫苗,這意味著他們對之前的感染和疫苗具有雙重免疫力,但他們再次感染時,仍然容易受到不良後果的影響。 -
骨關節炎一定要開刀? 「膠原結合胜肽」新療法能克服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107中國醫藥大學新藥開發研究中心主任洪士杰、中研院生醫轉譯研究中心主任暨細胞與個體生物學研究所特聘研究員吳漢忠等團隊合作發現骨關節炎診斷及治療新策略,成功開發專一辨識結合骨關節炎軟骨膠原蛋白的胜肽及雙功能單一胜肽。 -
非侵入性腦部電流刺激 研究:對記憶力的提升可能有助
健康養生 / 老年照護2223美國波士頓大學專家研究發現,經顱交流電刺激對於記憶力的影響效果不錯。連續4天接受經顱交流電刺激治療的人,記憶力明顯變得比較好,大約提高了50%到65%,這樣的效果似乎持續了數週的時間。而且除了在治療開始和結束時,可能會感到瘙癢和刺痛,並沒有太多的副作用。 -
台灣醫療照護揚名國際 健保署出版全民健保英文電子書
醫藥衛生 / 全民健保2430健保署與國際知名出版社Springer Nature合作,自111年8月15日線上發行「Digital Health Care in Taiwan」電子書,可作為其他國家建構數位醫療服務體系時的重要參考。 -
突破癌症抗藥性!北醫跨國研究 此法治癌成效近9成
癌症新知 / 癌症治療3100台北醫學大學與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研究團隊找出癌症患者的抗藥性原因,同時發展出創新基因療法,未來有望搭配化學治療或免疫療法,提升逾9成的治療效果。 -
咳嗽患者變多!7成青壯年細支氣管發炎 竟確診長新冠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3399「咳咳咳!」許多確診者在解除隔離、康復後仍是咳個不停,甚至呼吸困難、運動後容易喘,亞東醫院胸腔內科門診發現,最近咳嗽患者明顯變多,幾乎都與新冠肺炎有關,其中7成為40歲以下的細支氣管發炎患者,屬於「長新冠」,需長期接受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