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Nature
-
何美鄉:打第3劑後染Omicron 將有助應付下個變異株
健康養生 / 最新消息3080近期不少國家提出施打第4劑疫苗的建議,指揮中心認為還言之過早,且僅是增加抗體,效益不大;另外世界各國也計畫走向「與病毒共存」。 -
如何防止COVID-19病毒變種? 研究:疫苗+社交距離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2701大疫年至今已有2年多,在2021年底橫空出世的Omicron曾因其快速傳染力使得全球一度緊張。Omicron自降重症率換取稍高的傳染裡,取代重症率偏高的病毒前輩Delta,造成東亞國家如香港、南韓、日本等國面臨新一波疫情。台灣有賴積極防疫政策與民眾配合,讓疫情逐漸趨緩,但我們還是要擔心,COVID-19會不會又有新的變異株誕生? -
研究:COVID-19 染病後的心臟病風險 比施打疫苗還高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2814英國的一項研究顯示,在科學家分析了大約3800萬接種疫苗的人的數據之後,發現感染了COVID-19可能會引發罕見的心血管併發症,例如心肌炎和心律不整等罕見的心血管併發症。 -
新冠確診有年輕化趨勢 開學後校園如何做好防疫工作?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2694目前台灣新冠肺炎疫情趨緩,政府從7月27日起施行適度降級微解封之相關措施,環顧目前世界的疫情變化,每天確診人數仍然沒有減少,在美國截至7月28日,18歲以上的民眾接受疫苗施打至少一劑已達70%,完整二劑亦有60%,但每天確診數持續攀升,而且在麻州有多起群聚感染,其中74%已打完二劑疫苗,雖然死亡率未見上升(死亡者大部分為未接種疫苗者)。 -
新冠肺炎和流感怎麼分? 專家:輕症隔離時要注意這些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4796世界衛生組織曾經發布新冠肺炎10大症狀,包括,發燒、肌肉痠痛、疲勞全身無力、咳嗽、噁心、腹痛腹瀉、鼻塞流鼻水、嗅味覺異、常頭痛、呼吸困難等。不過,這10大個症狀並不典型,跟流感、感冒相似,單靠症狀難以自我研判,專家提出兩個較明顯差異點。 -
每3秒就有1人罹失智症 台研究團隊找出關鍵基因CCL5
醫藥衛生 / 醫藥話題2574記不住,也想不起來,是什麼樣的感覺?當身邊至親無法做自己,無法記得我們的時候,該如何面對?讓安東尼霍普金斯二度勇奪奧斯卡影帝的電影《父親》,以失智症患者視角帶領觀眾面對失序與混亂的輪迴,東西影視圈許多出色作品皆在刻畫失智症的視角與周邊親人的世界變化,也讓失智症議題再度引起熱議。 -
50歲壯漢工地意外找無出血點 AI輔助揪出骨盆骨折救命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26161名50多歲工地工人自高處跌落,右大腿骨骨折,血壓一直不穩定,找不到正確病因,只能進行輸液和輸血治療,轉至大醫院檢查,外傷科醫師進行評估時,同步調閱外院X光片,並利用AI人工智慧輔助診斷,利用熱點電腦視覺處理,發現病患除了有左側股骨骨折外,另有左側恥骨骨盆骨折。 -
繼肝炎後脂肪肝將成為肝癌主因 中研院找到關鍵基因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2789少運動、吃太多,脂肪肝嚴重威脅國人建康,中央研究院生物化學研究所陳瑞華特聘研究員團隊發現,操控細胞自噬(autophagy)新機制,動物實驗證明,患有脂肪肝的胖胖小鼠,經注射以腺病毒載體攜帶的TRABID基因4周後,肝臟油脂含量明顯減少,能抑制脂肪肝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