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市每月40名青少年出現自殺行為 2人死於自殺

2103
【NOW健康 楊格非/台北報導】
北市每月40名青少年出現自殺行為  2人死於自殺
▲ 衛生署統計,98年全國平均自殺死亡率較97年減少1.6%,但15歲至24歲青少年的自殺死亡率卻仍增加3.35,成為這個年齡層第二位死因,僅次意外事故。(圖/ingimage)

 據統計,臺北巿每年約有20名15至24歲青少年死於自殺,每年約有500名青少年出現自殺行為,約佔總自殺企圖者的16%。專家指出,年輕世代處理壓力的經驗不足,如果壓力持續累積,部分青少年就可能自我傷害,甚至結束生命。

 臺北市政府衛生局自殺防治中心副執行長高偉君指出,自殺行為的成因並不單純,超過5成以上的企圖自殺的青少年承受兩種以上的近因影響,以致採取自殺行為。

 衛生署統計,98年全國平均自殺死亡率較97年減少1.6%,但15歲至24歲青少年的自殺死亡率卻仍增加3.35,成為這個年齡層第二位死因,僅次意外事故。

 臺北市政府自殺防治中心針對15至24歲進行的數據分析顯示,也就是說,台北市每月平均就約有2名青少年死於自殺, 40多名青少年以透過自殺行為來解決生命困境。 

 至於自殺原因,臺北市政府自殺防治中心分析99年度15至24歲自殺企圖的年輕族群原因,結果,74%青少年受到感情或人際關係因素影響而自殺,其中53%是係因感情困擾、23%為與家人互動困擾。其他造成自殺企圖的原因,還包括44%精神健康或物質濫用為44%,工作或經濟因素則有8%,學校適應或生涯規劃因素則有5%,生理疾病所導致的輕生行為則有2%。 

 遺憾的是,大部分的有輕生意念的青少年並不會主動尋找壓力出口,調查顯示,43%學生是不會找人協助處理壓力,25%學生面對壓力選擇的反應是不想說話。

 分析青少年不願意找人協助處理壓力的原因,21%是因為不想讓別人知道自己有困難、20%是認為自己可以解決,卻還有15%的學生認為目前遭遇的問題是別人解決不了、12%則是不知道找誰協助、7%不相信其他人會幫自己解決。

 高偉君提醒,處於在青春蛻變的青少年應該學習持續溝通,多開口請教,觀察別人的經驗,但不要只問一人,一定要多聽幾種不同的聲音。每天臨睡前回想自己在一天當中所經歷的事情,沈澱思索,想想自己的感受,該如何自處,這些將有極大的幫助。

分享此文:
請往下滑,繼續閱讀推薦好文
資料讀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