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覺失調症患者居家治療期間自殺風險高 醫籲積極應對

3931
葉立斌 報導
思覺失調症患者居家治療期間自殺風險高 醫籲積極應對
▲現今的精神病患個案通常在家治療,然研究發現思覺失調症在接受居家治療時的「輕生」風險比一般人為多。(圖/NOW健康製作;圖片來源/ingimage)

【NOW健康 葉立斌/台北報導】若曾看過台劇《我們與惡的距離》應當對於需家中治療思覺失調症的男主角應思聰,在家休養時頻繁與家人起衝突的片段,相當心疼。現今的精神病患個案通常在家治療,然研究發現思覺失調症在接受居家治療時的「輕生」風險比一般人為多。


精神病患居家治療時 輕生發生率偏高


精神病患常因病識感不佳且不願到醫療院所就診,因此需要居家治療。接受居家治療的精神病患常合併的精神疾病及身體疾病,且易被低估及沒有治療,因此有較高死亡率。1960年代以後的去機構化運動雖減少大型精神病院內的住院個案,使多數患者回歸社區,但其死亡率仍高於一般人口群許多。因此,如何減少慢性精神病患在居家生活中的死亡風險,已成為重要的醫療照護及研究議題。


台北巿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之研究團隊利用全國健保研究資料庫及全國死亡檔之大數據資料,以世代追蹤和時間相依共變數存活分析方法,探討接受居家治療之思覺失調症病患相對一般族群的死亡率,結果發現非自然死因中的「自殺」有最高的發生率。此研究亦探討接受居家治療的思覺失調症病患,在自殺死亡前的醫療利用及精神與身體的共患症。相關研究成果已於最近發表於國際知名期刊 《Schizophrenia Bulletin》。


思覺失調症輕生率 超過一般人10倍


第一作者陳文瑩醫師表示,過去國內外研究很少探討接受精神科居家治療個案的自殺死亡狀況。此研究成果呈現台灣接受居家治療的思覺失調症患者,自殺為其最常見的非自然死因,其風險為一般人之10倍。自殺方法中,又以高處跳樓、吞藥自殺以及上吊為最常見的形式。這群曾接受精神科居家治療的患者,甚至在自殺前都有較高的醫療使用率,但仍還是無法完全預防憾事發生。


通訊作者郭千哲醫師表示,在台灣,以健保涵蓋的精神科居家治療已執行多年,對病患的減少再住院或急診使用率有明顯療效。未來的居家治療模式,仍有待調整為如何更加改善病患的自殺死亡風險,讓更具彈性的居家治療及個案追蹤制度能改善病患最終的存活率。此研究為國內外少見使用全國大數據資料來佐證精神科居家治療模式的文獻,除具有其學術價值外,亦能提供此族群臨床醫療照護及自殺防治的重要參考,盼望能藉此促進精神科居家病患的身心健康。


更多NOW健康報導
▸老母親因尿毒症洗腎確診多囊腎 遺傳給兒子40歲就發病
▸孩童肥胖是性早熟危險因子! 專家揭性早熟預防與治療

❤【NOW健康】關心您:再給自己一次機會,勇敢求救並非弱者;生命線1995、張老師服務專線1980、衛福部安心專線1925

分享此文:
請往下滑,繼續閱讀推薦好文
資料讀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