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名人因罹惡性「膠質母細胞瘤」離世 新療法現生機

10537
陳如頤 報導
這些名人因罹惡性「膠質母細胞瘤」離世 新療法現生機

【NOW健康 陳如頤/台北報導】講話變慢,口齒不清,反應遲鈍,30多歲男性台商以為自己小中風,緊急在中國上海就醫,確診為「膠質母細胞瘤(GBM)」,隨即接受手術,但1、2個多月後又復發,單側手腳無力。台灣神經腫瘤學學會前理事長、土城醫院副院長魏國珍表示,「膠質母細胞瘤」並無明顯症狀,透過核磁共振(MRI)可快速診斷,如能及早手術、用藥,可延長存活時間。


魏國珍說明,約有3分之1腦瘤屬於原發性惡性腫瘤,其中一半為惡性「膠質母細胞瘤」,可以用「來無影、去無蹤」來形容此疾病,症狀為頭痛、語言障礙等,部分病友則完全沒有症狀,在接受健檢時,意外得知自己罹患腦瘤。


國內外有許多知名人士因患有「膠質母細胞瘤(GBM)」無法治癒而死亡,包括美國職棒名人堂捕手卡特(Gary Carter),台灣龍巖集團創辦人李世聰及政治評論家陳立宏等,都是罹患此病不幸相繼離世。


臨床顯示,「膠質母細胞瘤」好發於男性,確診平均年齡為64歲,治療採「切除腫瘤、化療放療、標靶治療」3管齊下,但總體存活期仍難超過1年半,原因在於受到血腦屏障影響,藥物治療效果較差,以致復發率偏高。


以該台商為例,第一時間在上海頂尖醫院接受手術治療,但沒多久即復發,單側手腳無力,為此,緊急搭機返台,經過長庚醫療團隊評估後,施以「腫瘤電場治療」合併化療,術後恢復狀況良好。


魏國珍解釋,電場治療是利用4個電極貼片在頭部製造交流電場,影響腫瘤的有絲分裂速度,如同按下暫停鍵,延長不復發時間,卻又不影響正常腦部組織。


值得一提的是,「腫瘤電場治療」操作簡易,可隨身治療,患者頭戴著4個貼片,電線連接小型儀器,肩背帶著走,就跟一般人一樣外出上班、戶外運動,隨時隨地抑制腫瘤生長,保有良好生活品質、認知及情緒。


此款「腫瘤電場治療」於今年5月取得台灣衛福部食藥署許可,屬於第3等級醫療器材,其適應症包括治療新確診及復發性膠質母細胞瘤(Glioblastoma Multiforme, GBM)患者。


該治療裝置適用於新確診位於小腦天幕以上(supratentorial)之GBM並已接受手術、放射治療及化療藥品Temozolomide(TMZ)的成年患者(18歲或以上)使用。患者應在接受上述治療4星期後才開始接受治療,治療可跟TMZ(根據醫生處方)同時使用,並於TMZ停止後繼續使用。


至於復發性膠質母細胞瘤患者,則適用於患有復發性位於小腦天幕以上之GBM並已接受手術、放射治療及TMZ後的成年患者(18歲或以上)使用。患者可在完成最近一次手術、放射治療或化療至少4個星期後開始接受治療。


魏國珍指出,林口長庚、基隆長庚等團隊陸續完成10多例膠質母細胞瘤「腫瘤電場治療」,採專案申請,年齡介於30多歲到60多歲。第3期臨床試驗結果顯示,「腫瘤電場治療」合併化療,患者2年存活率接近5成,至於5年存活率方面,單用化療僅為5%,此項合併療法則增至13%。


一般來說,腦瘤6大症狀為「運動或感覺異常」、「空間感不靈敏」、「走路不穩」、「語言及認知功能喪失」、「健忘」、「個性改變」。魏國珍提醒,如有上述症狀,務必積極就醫,接受進一步檢查。


# 首圖來源/Freepik


更多NOW健康報導
▸白內障視力變模糊! 手術選對人工水晶體找回清晰視力
▸大腸直腸癌怕轉移惡化 術中放射線治療精準打擊癌細胞

分享此文:
請往下滑,繼續閱讀推薦好文
資料讀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