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防失智症遠離高風險因子 小心代謝症候群是罹病關鍵

3489
陳郁茹 報導
預防失智症遠離高風險因子 小心代謝症候群是罹病關鍵

【NOW健康 陳郁茹/台北報導】隨著人均壽命延長,失智症成為高齡者需預防的疾病之一,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65歲以上長者每13人就有1位失智者,疾病的發生也和年紀呈正相關,愈高齡比例愈高,75至85歲盛行率可達7至13%。聯欣診所院長顏佐樺表示,民眾想要積極面對老年疾病,可以先從了解失智症誘發原因、症狀前兆、疾病風險因子等3大重點著手,雖然醫學目前無法治癒,但早期發現、尋求醫療介入有助於延緩疾病進程。


失智症會影響語言、認知能力 醫:與健忘不一樣


失智症好發於65歲以上高齡長者,一般人可能以為失智就是健忘,但其實失智症影響的不只有記憶力,患者的空間感、語言功能、抽象思考能力、認知能力、情緒都會受到牽連。顏佐樺舉例,民眾忘記早餐吃了什麼,可能是因為健忘,但如果忘記有沒有吃飯、不知道現在到底幾點,那就不是單純健忘,而是失智症狀。


顏佐樺指出,人腦能夠概念化思考的容量有限,因此事情一多,忘記某些事情均屬正常,但若長者出現走路不穩、講話顛三倒四,或是描述出想像中的不真實事件,家屬就應提高警覺,這可能是失智症的徵兆。


失智症大致可分為退化型和血管型2類最為常見,前者以阿茲海默症最多,與腦部病變和遺傳基因有關,是造成失智症的最主要原因;後者則是受到高血壓、高血糖及高血脂等代謝症候群疾病影響,因此本身有腦中風、血管病變、糖尿病病史者不可不慎。


▲失智症高風險因子。(圖/聯欣診所提供)


顏佐樺提到,不良生活習慣是失智症高危險因子,如酗酒、抽菸、缺乏社交等等,生理疾病像是聽覺障礙、肥胖、憂鬱症、腦部曾受傷也容易讓失智症找上門,因此,民眾希望減少失智症風險,首要便是先在生活中剔除上述危險因子。


有認知障礙應及早就醫! 以免惡化成失智


腦部退化疾病不容易逆轉,因此早期發現格外重要,數據顯示,每年約有10%的輕度認知障礙(MCI)患者疾病會進展惡化為失智症。顏佐樺解釋,輕度認知障礙是未達失智症的前期階段,也是治療黃金期,此時若能診斷出來,把握時機給予藥物並改變飲食與生活型態,便能夠有效延緩疾病進程。臨床上,醫療機構會透過問卷、量表搭配心理師檢測、影像分析來判斷有無失智症與嚴重程度。但從預防醫學的角度來看,應更積極地透過下列檢查項目,分析出是否有罹患失智症風險:


▸腦部年齡檢測(全腦神經年齡磁振造影檢查):高階磁振造影MRI,計算出腦部生理年齡與同年齡層比較,同步評量腦部退化程度。腦年齡與實際年齡±5為正常範圍,若超過過多則建議進一步詳細檢查。


▸基因檢測(脂蛋白E基因型分析):阿茲海默症與一特定基因序列有關,基因檢測可以分析出是否有罹患失智症風險,若早發性阿茲海默症則須特別留意。


▸問診評估:若檢查發現長者有重聽、聽覺障礙、抽菸、飲食缺乏特定營養素、缺少社交、無運動習慣,也都會列入失智症危險群。


除此之外,實證顯示,飲食可以改善大腦退化的狀況,像是結合得舒飲食與地中海飲食而延伸出來的麥得飲食(MIND),提倡增加天然莓果類、葉菜類的攝取,並選擇能夠抗發炎的食材,如好的油脂、薑黃等,並避開紅肉等動物性食品,被認為能夠延緩阿茲海默症進展、減少罹患阿茲海默症風險。同時,保持運動習慣,增強體能,也同樣能延緩退化速度,有益心血管健康。


最後,顏佐樺呼籲民眾,失智症前期並非無跡可尋,預防之道便是檢視自己的飲食狀況、定期篩檢做好健康管理。身為子女者除面對長輩的退化要有警覺,也別忘了自己要即早檢查預防,並重視平時自身的保養,才能享受健康充實的人生下半場喔!


# 首圖來源/Freepik


更多NOW健康報導
▸【下班聊健康】妹妹癢怎麼辦?女人該懂的私密處保養
▸遠離乾癬復發!春天積極調理助修復 醫揭飲食生活禁忌

分享此文:
請往下滑,繼續閱讀推薦好文
資料讀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