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上肢
-
久坐1小時短命22分鐘 彈力帶運動在家也能輕鬆健身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3234「想要運動,不一定要到健身房!」韻律體操國手宋語涵表示,只要換上輕便運動裝束,準備2瓶礦泉水,加上現有的毛巾、彈力帶等物品,在家裡就能健身,流汗、消耗熱量的程度不輸給健身房。 -
醫師打羽球使出扣殺技 贏得比賽卻導致右肩「不舉」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4165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復健科主任賴宇亮醫師指出,運動傷害是指,在運動過程中,直接造成的肌肉及骨骼系統傷害,最常見的症狀包括,抽筋、扭傷、拉傷、挫傷、骨折等。 -
癌友術後淋巴水腫肢體沉重 淋巴管靜脈吻合改善回流
醫藥衛生 / 醫藥話題4668賴志昇醫師說明,肢體淋巴水腫好發於乳癌、婦癌、泌尿道癌以及大腸癌等患者,在接受外科手術切除腫瘤時併進行淋巴結廓清,因而影響淋巴液回流,以致肢體淋巴水腫。部分癌友則是接受放射線治療時,淋巴節功能受損,而出現症狀。 -
肺炎期間宅在家3C使用量增 頸部痠麻竟是這原因造成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3740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復健科主治醫師厲家珍指出,頸椎間盤突出通常發生在30至50多歲成年人,主要成因為不正確的姿勢導致頸部椎間盤持續受到壓力,例如,長時間低頭看手機或有時外傷撞擊,也會造成外傷性椎間盤突出。 -
台灣之光! 全球經導管主動脈瓣置換術最高齡在振興
醫藥衛生 / 醫院情報3436主動脈瓣膜是心臟血液通往全身的大門。隨著人口老化,患有主動脈瓣膜狹窄的病人也隨之增加。老化所引起的主動脈瓣膜狹窄常發生在65 歲以上,根據統計超過65歲的人2%有主動脈瓣膜狹窄,超過85歲發生率更高達4%。老化兼硬化的主動脈瓣膜,像年久失修不靈活的門板,在心臟收縮期無法順利打開讓血液通過,造成輸送至全身循環的血量嚴重不足。 -
重訓只練上半身不練腿力 專家:錯誤健身反傷身
醫美減重 / 運動健身5583臺科大電資學院團隊開發「智慧教練」動態影像捕捉分析系統,經測試100名大學生後發現,8成大學生動作錯誤,不僅增加腰背與膝蓋負擔,長久下來恐致運動傷害,還會造成髖關節外擴,甚至骨頭錯位,體態越練越糟。 -
鼻腔幹細胞突破困境 助脊髓損傷患者重新站起
醫藥衛生 / 生醫產業3883臺北醫學大學、教育部及科技部全球事務與科學發展中心共同合辦「第4屆細胞治療與再生醫學國際研討會」,北醫校友暨義大醫院院長杜元坤,在專題演講中發表脊髓損傷最新療法,患者透過手術合併幹細胞注射,將成功率提升至7成以上。 -
該不該送孩子學才藝? 專家建議先做好2項評估
健康養生 / 親子育兒3047根據兒童福利聯盟文教基金會近年來的調查,0至6歲的兒童中,有47%學過才藝或補習,其中42.5%在3歲前就學過,並以肢體類的才藝最多,再來是美術、音樂及語言類,緊接著是珠心算數學、潛能開發等其他類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