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乙狀結腸
-
腹痛位置固定且持續 恐為大腸癌警訊不可不慎
癌症新知 / 腸癌6249大腸癌在癌前病變或早期症狀不明顯,多是經由篩檢才得以發現,因此當出現症狀就醫時,通常已是第2期或更嚴重,常見的症狀有:不明原因腹痛超過1個月以上且疼痛位置固定、排便習慣改變、腹瀉便秘交替、大便無法解乾淨的感覺、血便、貧血、體重減輕……等。 -
婦人血便確診大腸癌 新術式可免除人造肛門
癌症新知 / 腸癌3662隨著飲食西化及生活習慣改變,台灣大腸直腸癌發生率始終高居不下,連續1、20年蟬聯台灣10大死因排行榜前1、2名,呂宗儒醫師提到,7至8成大腸癌患者為自發性病症,找不到相關家族史。如以年齡進行分析,50歲以上的患者,大都與抽菸、生活習慣不良、長期飲食失衡、嗜吃刺激性食物有關;如在50歲之前發病,則大都是因為基因遺傳。 -
余苑綺生第2胎卻直腸癌復發 孕期罹癌怎麼做?
健康養生 / 名人健康3131北投健康管理醫院副院長梁程超表示,儘管每年大腸直腸癌患者新增人數位居排行榜之冠,如果能夠早期發現,治癒率相當高,存活率高達9成以上。 -
少年血便不止送急診 大腸鏡檢查出幼年型息肉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4115台大醫院新竹分院小兒部醫師陳和昇表示,兒童及青少年時期發現的息肉,超過95%以上是幼年型息肉。幼年型息肉病理報告為缺陷瘤(hamartoma),多為良性,其症狀多是無痛的鮮血便,在全段大腸都可能發生,但好發於左側大腸,大部分位於直腸乙狀結腸,有些醫師會利用乙狀結腸鏡檢查,若沒有發現病灶且持續有血便,建議患者應接受完整大腸鏡檢查。 -
男子小便「噗」出屁聲 竟發現大腸癌二期
癌症新知 / 腸癌119445歲男子最近小便時,竟然發出像放屁的「噗......」空氣聲,且合併頻尿、血尿等症狀,原本診斷為泌尿道感染,但治療1個月後,病情惡化為血便,甚至尿出糞便,經台中慈濟醫院檢查診斷為大腸癌二期,術後服用化療藥物,現正持續追蹤。 -
男子小便「噗」出屁聲 竟發現大腸癌二期
癌症新知 / 腸癌359445歲男子最近小便時,竟然發出像放屁的「噗......」空氣聲,且合併頻尿、血尿等症狀,原本診斷為泌尿道感染,但治療1個月後,病情惡化為血便,甚至尿出糞便,經台中慈濟醫院檢查診斷為大腸癌二期,術後服用化療藥物,現正持續追蹤。 -
大腸癌發生位置影響存活率 左邊直腸癌預後差
癌症新知 / 腸癌4734值得一提的是,大腸癌症狀及嚴重度,與癌細胞發生位置有關,若位於右側大腸,例如升結腸等,症狀為慢性貧血、體力變差、體重減輕;若癌細胞侵犯至左邊大腸,例如乙狀結腸、直腸等,則會出現腹痛、血便、大便習慣改變等症狀。 -
飲食少纖維且不明腹痛 當心憩室炎作怪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3345一名49歲患有糖尿病及腸躁症男子,一年前大腸鏡檢查發現乙狀結腸憩室,最近因左下腹痛持續1週而就醫。門診檢查他左下腹局部腹膜炎症狀,白血球升高,腹部超音波發現憩室發炎所造成的膿疱,所幸施以抗生素治療後痊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