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乳房外科
-
癌友常見心臟毒性問題 抗癌護心如何同時並進?
癌症新知 / 癌症治療6026現年45歲的劉小姐於105年時確診乳癌,在醫師眼中,她是個會規律回診的好病人,不僅依照指示用藥,也積極配合化學和標靶治療,1年後腫瘤控制良好,也逐漸擺脫化療造成的不適症狀,重返職場。 -
便秘非小事!她逾半年排便不順 檢查竟發現罕見腫瘤
醫藥衛生 / 罕見疾病4420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乳房外科主任暨消化外科主治醫師王文科說明,許多患者是接受胸部X光時,才意外發現罹患此罕見良性腫瘤,如果是年輕族群出現腹腔腫塊,就應該考慮是否為Castleman疾病。所幸,該腫瘤雖然罕見,但只要手術切除即可,各種不適症狀皆會在術後消失,至於腫塊則很少復發。 -
台灣乳癌症患者年齡偏低 基因檢測解密罹癌風險
癌症新知 / 乳癌5224張容蓉解釋,人體細胞內約有2萬5千個基因,由基因調控所有細胞的分裂與增生,而癌症是因家族遺傳或後天因素導致細胞內基因突變,致癌基因(Oncogene)突變後,誘發體內細胞不正常增生形成腫瘤,演變成癌細胞。 -
三陰性乳癌易轉移復發 免疫療法提升存活率
癌症新知 / 乳癌4719何謂三陰性乳癌?乳癌依據癌細胞上特定接受體的表現,又可細分為不同的種類,一般可分第2型人類上皮生長受體(HER2)、荷爾蒙類的動情素受體、黃體素受體等3大類,當腫瘤細胞在這3種受體表現都呈現陰性,就屬於「三陰性乳癌」。 -
胸悶手麻找無病因 竟是頸椎間盤軟骨破裂導致
醫藥衛生 / 醫院情報6752楊小姐在2年前1場車禍中腳部韌帶斷裂,當時以為只有腳傷,沒想到頸椎第3節到第5節間的椎間盤軟骨也破裂,壓迫到脊椎神經,引起交感神經症狀,包含胸悶、胸痛,且一躺平壓迫更嚴重,經脊椎微創外科主任洪祥益使用「頸椎間盤切除及融合手術」移除破裂的椎間盤,再使用融合器穩定頸椎,讓骨頭得以生長後,症狀立即獲得改善,術後第2天已能下床行動自如,也終於能好好躺平睡覺。 -
乳篩工具有7種 黃星華醫師健康開講說分明
健康養生 / 消費生活5508乳癌可藉由「分期」界定癌細胞在體內的範圍,第0至3期都屬於早期乳癌,治療後的5年存活率都有70%以上,但進入第4期後存活率大幅跌至24%,證明「及早發現並接受治療」對於病情控制有重要的影響。目前乳房篩檢的工具分7種,其功能性不盡相同,黃星華簡單分析各個方式的原理及優缺點,讓處於不同年齡、風險族群的民眾能充分了解,並選擇當下最適合自己的篩檢方式。 -
講座報名/聞乳癌色變 黃星華醫師教防治之道
癌症新知 / 乳癌28505月4日星期六下午,財團法人臺北醫學大學校友會教育基金會、綠杏文化事業基金會、中華民國防高血壓協會將邀請恩主公醫院乳房外科主任黃星華醫師,到講座現場為大家主講「乳房腫瘤之篩檢及乳癌治療後之追蹤」。 -
講座報名/劉伯恩醫師主講 肌少型肥胖症
健康養生 / 老年照護4246面對衰老,如何延緩肌力退化、維持健康身體機能?為此,財團法人臺北醫學大學校友會教育基金會、綠杏文化事業基金會、中華民國防高血壓協會特於5月4日星期六下午,力邀台灣長照醫學會理事長暨肥胖症專科醫師劉伯恩,與民眾談談「肌少型肥胖症之判斷、診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