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人工受孕
-
試管治療中醫輔助西手同行 多囊性卵巢婦人終圓生子夢
兩性關係 / 不孕症37181名多囊性卵巢患者曾嘗試2次人工受孕和2次試管嬰兒,不幸均失敗收場,後來透過友人介紹嘗試中醫門診,透過針灸、埋線、艾灸等療法調理體質後,最終取卵與植入均1次成功,順利懷孕生子。TFC臺北婦產科診所生殖中心中醫師李和蓁表示,卵泡品質差、卵子數量少、肌腺症、巧克力囊腫、多囊卵巢症候群、子宮肌瘤、內膜厚度不足、重複性流產、免疫問題(血栓),以及精子活動力差的患者,建議可經由中醫調理,以更好的身體狀態進入試管療程取得更好的成果。 -
晚婚、晚孕求子難? 台灣試管嬰兒之父鼓勵別輕言放棄
兩性關係 / 不孕症5133晚婚、晚孕,大幅提高不孕風險,如罹患罕見疾病,又或是罹患癌症,想孕育下一代的難度更高,必須透過精準的試管嬰兒療程,才能一圓為人父、為人母的夢想。「台灣試管嬰兒之父」、TFC台北婦產科診所生殖中心創辦人曾啟瑞醫師表示,生殖醫學技術大躍進,不孕夫妻不要輕言放棄。 -
她做10多次試管仍失敗 新式子宮內膜檢測揪問題找生機
兩性關係 / 不孕症5915陳啟煌主任表示,子宮內膜3合1檢測有3大檢測重點:首先,透過ERA(子宮內膜容受性檢測),可確認最佳著床時間;再者,經由EMMA(子宮內菌叢檢測),能進一步評估子宮內膜的菌相分布,藉此檢驗結果視情況給予益生菌治療;此外,ALICE(感染性慢性子宮內膜炎檢測),可檢測是否有壞菌造成慢性子宮內膜炎,並給予適當的抗生素治療。 -
女人「好孕」不只凍卵! 掌握生殖科技完備檢測不可少
兩性關係 / 不孕症3277李宗賢主任舉例,曾有1名40歲女性在不孕症治療期間先進行人工受孕,第2次療程後雖然成功受孕,但之後又流產,檢查流產的胚胎染色體後,發現該胚胎有唐氏症的基因,於是改做試管嬰兒流程,搭配PGT-A檢測,取卵2次僅有1顆卵子,最終成功受孕且順利生下健康的寶寶。從此案例也可得知,若當初直接選擇做PGT-A檢測,則可免去前面流產的辛苦過程。 -
不孕症比例高!想要生寶寶 備孕掌握4心法好孕跟著來
兩性關係 / 不孕症2995台灣每7對夫妻就有1對不孕,不孕症盛行率比想像中還要高,調查發現,不孕夫妻從備孕到診斷不孕就花了2.9年,超出WHO定義的1年,嚴重拖延治療時機。此外,傳統觀念上,生育壓力與期待,大多落在女方;大部分治療也是由女性承受,包含藥物的使用與施打,加上取卵後所造成的身體不適等,讓女性承受相較男性更多的身心壓力。調查發現,近7成女性認為,不孕治療影響了心理健康,在治療過程中,超過半數以上女性自覺沮喪、失落等負面情緒,7成曾對其他懷孕者感到嫉妒。備孕期心理壓力也可能影響受孕機率,為此,陳美州提出「正向備孕4要訣」,期盼不孕夫妻降低負面情緒。 -
40歲以上為生育主力 專家建議:補助試管嬰兒增至6次
兩性關係 / 不孕症2784TFC台北婦產科生殖中心發現,有52%申請補助者都是40歲以上女性,需要取卵2次以上才能受孕。醫師建議讓這些台灣生產主力的夫妻,對於擴大補助應比照40歲以下,給予6次補助機會。 -
趙小僑懷胎30週喜訊!三代試管普拉斯 免疫不孕新希望
兩性關係 / 不孕症3694勇氣媽咪趙小僑先前才對外鬆口,將嘗試最後1次試管嬰兒,結果馬上迎來「好孕」,她今(18)日在臉書上分享懷孕30週喜訊,寶寶取名「典典」,為了感謝這一路的恩典,除了家人、粉絲的祝福與打氣,還有感謝送子鳥生殖中心和台灣艾捷隆協助,讓她克服自己免疫不孕的問題,成功懷上健康寶寶。 -
西醫做試管嬰兒生寶寶 中醫輔以這種方式來提升成功率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262140歲吳小姐結婚3年,雖然已到了高齡產婦的年紀,但仍求子心切,聽從婦產科建議決定進行試管嬰兒療程,每到取卵打破卵針就是她最痛苦的時候,打完破卵針誘發排卵時,下腹就會開始腫脹、身體水腫突然變的嚴重,全身疲勞無力,心窩常有堵住感覺,胸口悶到無法入睡,幾乎吃不下任何東西,大小便也開始不順暢,不舒服狀態往往無法順利多取卵,西醫判定為卵巢過度刺激症候群(OHSS,Ovarian Hyperstimulation Syndrome),在取卵的過程頻頻卡關,於是前往醫院進行調養針灸改善不適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