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代謝性疾病
-
上週流感添6重症2死亡 未來1週腸病毒感染者預期攀升
健康養生 / 最新消息1987疾管署今(7)日舉行例行記者會,疾管署發言人羅一鈞表示,目前為冬春之交以及校園剛開學的時刻,過去會發生流感反彈以及病毒株變換情形;不過目前病毒株還是H3N2,沒有轉換病毒株也沒有反彈。因應昨日校園口罩鬆綁,如學生有類流感,除了要做新冠的快篩以外,也需要避免出門,盡量在家休息。 -
糖尿病「鉻」種飲食穩控血糖! 苦瓜、肉桂同為好選擇
醫藥衛生 / 慢性疾病3853據統計,全台糖尿病人數已突破230萬人,是國人最常見的代謝異常疾病,糖尿病的成因大多胰島素分泌不足或作用不良有關,飲食西化及肥胖更是助長糖尿病的重要原因,特別是高糖、高油及重鹹的飲食,都會增加胰島素阻抗,導致血糖不平衡。由此可見,對健康成人而言,日常飲食內容與血糖是否穩定息息相關。不少科學文獻指出,在各項天然食物中蘊含幫助血糖調節的潛力,包括易取得的苦瓜、肉桂以及微量礦物質元素鉻,各別具有幫助血糖穩定的活性成份。藥師林東慶提醒,有血糖控制問題的人,應多攝取健康有益的天然食物。 -
只關注BMI指數還不夠!從腰圍看內臟脂肪 別成泡芙人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2702北投健康管理醫院營養師潘富子指出,民眾對於健康體態大多會用身體質量指數(Body Mass Index,BMI)作為評估方式,卻輕忽了腰圍管理。現代人飲食西化、養成不良生活習慣,腰圍超標是常見的健康問題。 -
預防糖尿病7大方式! 網友:從飲食、運動下手就對了
健康養生 / 話題懶人包3071根據國健署統計,2017至2020年台灣糖尿病盛行率是11.1%,換言之,台灣約有10分之1人口都是糖尿病患者,甚至還位列台灣2021年前10大死因,且因為症狀不明顯,更經常會被忽視。那對於一般民眾來說,又該如何預防糖尿病找上身呢?《Social Lab社群實驗室》本次透過《OpView社群口碑資料庫》追蹤近3個月網友熱議的「糖尿病預防方式」相關話題,帶您了解有關網友關心的7大糖尿病預防方式有哪些。 -
減重術後食量變少容易餓? 縮胃曠腸增飽足感拒絕復胖
醫美減重 / 體重管理3894對肥胖者而言,減重不是件容易的事。隨著醫學技術不斷進步,減重手術也愈來愈精進,術後會因為胃部局部切除、胃容量減少而感到胃脹、緊繃等不適感,3至5天就會逐漸適應,至於曠腸部分幾乎沒感覺。不過減重手術只是減重過程的一環,術後仍需搭配飲食控制、適度運動,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
縮胃告別病態性肥胖! 形體雕塑手術解決皮膚鬆弛贅皮
醫美減重 / 體重管理3116賽車教父廖老大之前就曾公開表示,他藉由縮胃手術來告別病態性肥胖,恢復健康身體。但由於過去劉先生一直都處於病態性肥胖的體重,身體的皮膚彈性纖維早已因長期受到拉扯,而失去原有的彈性,使他在回到標準體重後,腹部仍有一大圈鬆弛的贅皮。大量的贅皮不僅使劉先生對於體態感到自卑,加上本身從事裝修工程的關係,悶熱的工作環境也造成贅皮間出現大面積的濕疹與濕疹,反覆發炎後產生黑色素沈澱。 -
7個月大女嬰染疫4天後不治 首例2歲男童BA.5引發腦炎
健康養生 / 最新消息2147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在今(26)日公布BA.5本土病例的統計,羅一鈞表示上周定序160件,其中128件為BA.5,因此佔比為80%。顯示全國以BA.5為主流病毒株,佔3分之2以上,其他就是BA.2,沒發現BA.2.75等新型變異株。 -
本土+28513!死亡+56 7個月大女嬰染疫出現併發症亡
健康養生 / 最新消息2107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在今(26)日宣布新增28,513例本土個案,272例境外移入,56例死亡個案。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今日新增年輕死亡個案為1名7個月大女嬰,本身有慢性神經系統及代謝性疾病,長期臥床,患者因發燒、呼吸喘症狀就醫,快篩PCR呈現陽性確診,收治加護病房,住院過程中不幸併發上消化道出血及敗血性休克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