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健保藥
-
慢性病患勿受疫情影響擅自停藥 專家提醒注意事項
醫藥衛生 / 慢性疾病3125王英偉指出,不要讓血壓忽高忽低,成為防疫的缺口。中老年人以及慢性患者一定要每天在家裡測量血壓並紀錄在筆記本,或是使用手機下載相關健康管理軟體,逐一紀錄血壓數值。高血壓患者應天天記錄血壓起伏數值,除了瞭解血壓變化,就醫時,可以提供給醫師,作為給藥治療的參考依據,是否該換藥或是提高或降低劑量。 -
1罩難求慢性病患不敢回診 這些聲音政府都聽見了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7929目前全台口罩在徵用與效能全開下,每天生產約400萬片,相對先前增加約70萬片,行政院發言人Kolas對外表示,多出口罩基本優先給予醫療院所與慢性病患者。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表示,特殊醫療的慢性病病患,目前每日提供總量13萬片口罩,經醫療院所評估確認,可以在登記部門每日登記領取。 -
109年新增健保給付新藥 超過10萬病友受惠
醫藥衛生 / 全民健保3642健康保險署組長戴雪詠表示,108年健保給付超過34種新藥,且擴增了18類疾病藥品的給付範圍,當中又以癌藥比率最高,占了40%,範圍涵蓋乳癌、肺癌、肝癌、大腸直腸癌、胰腺癌等12種癌別。 -
台灣洗腎發生率全球之冠 關鍵在三高慢性病控制不佳
醫藥衛生 / 藥品安全2893三高控制不好才是腎臟最大的殺手,張哲銘解釋,有些民眾擔心吃藥傷腎,因此並未依照醫師指示用藥,想到才吃或自行停藥,長久下來都會導致腎臟功能變差,進而增加洗腎風險。 -
健保雲端系統新功能 主動提醒藥物交互作用風險
醫藥衛生 / 藥品安全3308健保署醫審及藥材組組長戴雪詠表示,健保雲端系統能有效節省健保支出,讓醫療資源不浪費,相同系統下也能夠提升醫療品質,降低危害風險,11月底開始針對14組共172筆精神科藥物比對,系統若發現醫師開立藥物與病患先前處方藥物有交互作用危害,恐怕導致死亡,系統就會立刻跳出視窗警示。 -
出國備藥這幾款 安心旅遊保健康
醫藥衛生 / 藥品安全4173藥師公會全聯會發言人張文靜說明,登革熱症狀為發燒、頭痛、後眼窩痛、肌肉關節痛或出疹等;阿米巴性痢疾症狀是糞便中帶黏液及血絲、腹痛、間歇性下痢、噁心、嘔吐及發燒等;而麻疹會發高燒、鼻炎、結膜炎、咳嗽,以及在發燒3至4天後口腔下臼齒對面內頰側黏膜上出現柯氏斑點;桿菌性痢疾則有腹瀉(每天8至10次以上)、發燒、噁心,或有毒血症、嘔吐、腹痛等症狀。 -
巴金森氏症患者福音 健保將擴大給付範圍
醫藥衛生 / 全民健保2793健保署考量病人裝置「深層腦部刺激器」(俗稱脈衝產生器、電池)後,除了植入於鎖骨下之電池外,還需要植入1組細長的電極導線,藉著產生電流來控制調節腦內不正常的活動訊息,而後者目前仍需自費。為保障民眾就醫權益及提升醫療品質,經慎密評估及蒐集資料,已爭取預算提案同意裝置「深層腦部刺激器」所需之導線、導線延長線及導線固定蓋等3種組件也一併納入給付,並自108年8月1日起實施。 -
3大用藥問題 交給藥物影像辨識系統解決
醫藥衛生 / 醫藥話題3441根據調查,台灣65歲以上需要長期照護的失能高齡長者約有50萬人,大多患有多重慢性疾病,常常需要把多種藥物拆開放入藥盒方便服用,但藥丸尺寸既小顏色又都類似,並且藥名容易混淆,高達一半以上長者有用藥錯誤問題而不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