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免疫治療
-
金融業男子腹痛發現15公分肝腫瘤 免疫組合治療助存活
癌症新知 / 肝癌109有1名50多歲從事金融業的男性,本身為B肝病患,因肚子脹痛不舒服就醫,超音波發現15公分肝腫瘤無法開刀,因無肝硬化且肝功能正常,醫師建議使用免疫合併抗血管新生標靶治療3個月後,因腫瘤壞死縮小得以開刀切除,術後2至3個月持續追蹤,所幸目前肝臟無腫瘤也無併發症,恢復原先正常生活。 -
如果還有明天?癌友盼多元分攤藥費 及早使用救命新藥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147經過3年多研究,台灣癌症基金會與多個病友團體參考英國CDF(Cancer Drugs Fund)癌症藥品基金,提出「台灣癌症新藥多元支持基金」(TmCDF),已向政府提交政策建言書,希望在健保體制外,以額外財源支持癌症新藥的基金,照顧經濟弱勢病友。 -
頭頸癌初期症狀不明顯 抽菸、喝酒、嚼檳榔罹患機率高
癌症新知 / 其他癌症3635頭頸癌是國人發生率第6、死亡率第5的癌症。一般而言,頭頸癌好發年紀在55歲到60歲之間,若本身如上述個案帶有p53基因突變,罹患癌症的機會則相較高出許多。除了基因影響,常見造成頭頸癌的危險因子包含抽菸、喝酒、嚼檳榔等習慣。 -
晚期肝癌活不過半年? 免疫組合治療用藥新突破助延命
癌症新知 / 肝癌101晚期肝癌者一定要把握一線黃金治療期,與醫師討論,找到個人最佳治療策略。另外,從預防角度來看,B、C型肝炎患者一定要定期追蹤,有助及早發現腫瘤,及早治療。 -
台北榮總發表新中期肝癌治療策略 「7-11」登國際期刊
癌症新知 / 肝癌2872「7-11」標準具體來說是:以病人最大顆的肝腫瘤公分數和腫瘤總數相加,大於11時,非常不適合肝動脈栓塞化學療法;小於等於7時,肝動脈栓塞化學療法療效佳,而加總介於7和11之間,即表示病人的預後介於兩者之間。 -
腎臟癌發現多已晚期 多重標靶藥物已納入健保造福癌友
癌症新知 / 標靶治療4719最新癌症登記報告顯示,民國107年腎癌確診人數為1437人,相較前於5年前發生人數成長逾2成,裘主任表示,這與超音波、電腦斷層等檢驗普及有關,許多人透過健康檢查,得以提早發現確診。裘坤元主任指出,腎臟位置在腹腔較深處的地方,加上早期腎癌症狀不明顯,等到出現血尿、腹部腫塊及腰部痠痛時,多已到了晚期,甚至可能轉移至其他部位。 -
C肝追蹤莫輕忽!八旬肝癌嬤難動刀 標靶藥物成契機
癌症新知 / 肝癌114據國健署統計,C型肝炎病毒感染會有七成以上變成慢性肝炎,其中約20%會導致肝硬化,而肝硬化者每年有3%至5%會發生肝癌。 -
老翁戒菸20年因腰痛就醫 發現肺癌合併多處遠端轉移
癌症新知 / 肺癌326179歲呂先生已經戒菸20多年,2019年因腰痛就醫檢查意外發現肺癌,並且發生多處遠端轉移,在醫師建議下使用標把治療方法,治療初期就有明顯效果,連續1年後卻發現腫瘤有惡化傾向,追蹤肺部致癌基因突變量略微波動且腫瘤指數也再攀升,後續改採用免疫治療約2年,再出現基因檢測數據與影像學惡化,後續再使用標靶藥物,目前控制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