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出汗
-
「小滿」時節頭昏身體沉重感明顯 中醫養生少不了這帖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76中醫師吳宛容表示,「小滿」天氣比「立夏」時更濕、更熱、更悶,尤其雨量會明顯增加,人們經常會感覺體內的熱氣及濕氣悶住,散不出去,頭昏身體沉重感明顯。 -
清冠缺貨!染疫兒童發燒如何自救? 中醫師教你這樣做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72疫情嚴峻,現在家長最怕就是小孩發燒了,怎麼辦?還要再餵1次退燒藥嗎?若孩子在這段時間快篩陽性出現反覆性發高燒,常因擔心「燒壞了腦子」,直覺地餵食退燒藥,發燒總是讓家屬非常的緊張,特別是在這段最煎熬的時刻。 -
濕疹不只是皮膚問題! 中醫強調由內而外調理避免復發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5130西醫療程通常會開藥膏供患者塗抹,但中醫是整體的治療。鄭愛蓮說,「體內的垃圾應藉由出汗、出油或排泄去代謝,若出現在皮膚,就可能是濕疹了。」患者需從調整飲食與作息做起,並非1、2周就能痊癒。使用中藥方也能夠排出體內的濕氣,至於開的藥方則因人而異,初期需要排寒、濕、熱,後期就要補元氣,讓五臟六腑強壯。 -
「小寒」報到寒流來襲! 「當歸生薑羊肉湯」祛寒補冬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96「小寒」正值一年中最冷的「三九天」前後,在中醫的觀念中「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意思是在最寒冷的冬天好好補養身體,休養生息,來年身體不會發太多毛病。 -
常見辛香料替菜餚添香氣 雖是配角在冬天也能保健暖身
健康養生 / 營養美食3742周宗翰醫師提醒,中醫認為辣椒、大蒜、生薑、蔥、等辛辣食物與眼疾還有咽喉疾病有關,不管是何種辛香料,有些體質的人就是不適合吃太多,特別是有眼疾的患者,在治療時必須忌掉辛辣食物;而辛香料過多會耗散人的氣,同時也耗散人的血,所以氣血虛弱的人要注意。 -
大雪氣溫驟降兩時間點最易發生中風 中醫養生首重護心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135「大雪」是冬季的第3個節氣,也是1年24節氣中的第21個節氣,大雪之後是全年陰氣最重的時期,就中醫觀點心為火臟,這時要特別注意心肺的循環。 -
跟著暖男中醫師這樣做養腸操 胃痛、腹脹、便祕都好了
健康養生 / 好讀精選3141在某次的因緣際會下,我找到在教導皮拉提斯的同學,自從開始了皮拉提斯訓練後,長期累積的肩背筋骨痠痛都得到了放鬆舒展。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後,我的骨盆也慢慢往回正中的位置,之前的脹氣、便祕的情形也改善了許多,同時也觀察到,許多腸胃道的問題,其實和我們的姿態及肌肉的緊繃程度有關。 -
如何正確使用止痛藥? 食藥署提出4大建議以免傷到肝
醫藥衛生 / 藥品安全4185張文靜表示,常見的非處方止痛藥分為2類,分別是「非類固醇類消炎止痛藥(NSAIDS)」(布洛芬)以及「乙醯胺酚(Acetaminophen)」(如普拿疼),兩者均有不錯的止痛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