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助行器
-
「衰弱」非正常老化過程 醫:積極治療可改善
健康養生 / 老年照護3107臺北慈濟醫院家庭醫學科主治醫師林純聿表示,許多年長者在遭逢壓力事件,如重大疾病、親友辭世、摔倒等,身心狀況與自我照顧能力會大不如前,整個人衰老。許多人以為老了就一定會衰弱,事實上,衰弱是身體強健到功能衰退的變動狀態,並不是正常老化過程,如果能夠早期發現衰弱情形並積極介入,就有機會延緩衰弱、失能狀態。 -
弘大啟用骨折聯合照護服務 幫苗栗鄉親攔截骨鬆
健康養生 / 老年照護2668依據苗栗縣戶政服務網最新資料統計,苗栗高齡人口比例高達16.18%,高於台灣高齡人口比例14.81%,骨質疏鬆症急診就診率位居全台第5,成為刻不容緩的健康議題。有鑑於此,弘大醫院於6月率先啟動骨折聯合照護服務(Fracture Liaison Service,簡稱FLS),與國際照護標準接軌,預計3年內可以讓335名患者受惠,大幅提升當地病人的照護品質。 -
老奶奶坐骨神經痛不良於行 中醫針灸緩解不適
醫藥衛生 / 慢性疾病5022亞洲大學附屬醫院中醫科主治醫師吳俊昌表示,梁奶奶因右側下背、臀部、大腿後側疼痛,導致步態跛行,走路時無法以右腿承重,久坐時右臀部除了疼痛外,更有針刺感,故只能側身將力量放在左臀部,睡覺時更無法伸直大腿,僅能彎曲躺且無法翻身,故經常失眠,自述疼痛指數高達7至8分,令她苦不堪言。 -
輔具擬列入醫療器材 民間團體批食藥署擾民
醫藥衛生 / 醫藥話題56阿嬤上菜市場時,使用雨傘拐杖,除了協助步行,還可用來躲雨遮陽,相當方便,不過,在立法院《醫療器材管理法》草案中,以安全為由,認為所有輔具都應該列入醫療器材,嚴加管理,一旦該法案上路,就連菜籃車也成為醫療器材,民間團體痛批,這根本就是擾民。 -
熟齡族生活障礙調查 無法自理成最大挑戰
健康養生 / 老年照護3557除了能自己打理生活之外,熟齡族3大生活麻煩中,另2項為「吃得健康營養」,例如蔬果農藥殘留等食安問題、一個人很難料理食物;「有效就醫診斷」,例如候診、拿藥關關等待太久、找不出病痛原因等。
-
國內廠商研發聲控床 智慧輔具供脊髓傷者體驗
健康養生 / 消費生活3689臺北醫學大學醫學院院長陳適卿指出,國內脊髓損傷患者平均每年新增約1,500人,而在脊髓損傷患者中,有六成九的比例為下半身癱瘓,三成一比例為四肢癱瘓;許多患者不僅必須聘請看護協助生活起居,還得花錢購買國外進口的輔具,經濟壓力也是重擔。事實上,國內有許多廠商投入研發智慧輔助科技產品,改善患者生活品質,價格也相對友善。
-
越南巨腿女孩健康返家 台灣醫療名揚海外
醫藥衛生 / 罕見疾病336413歲的越南女童阮氏鑾患有下肢淋巴血管瘤,不僅使得外型像粗大的象腿,還影響生殖和行走。中國附醫國際醫療中心院長陳宏基表示,阮氏鑾因脾臟、下肢、直腸肛門與會陰部的四大畸形淋巴血管瘤,手術過程中包括先拿掉15公斤畸形巨腿的淋巴血管瘤,手術時無法使用驅血帶,又必須利用顯微技術分離各細小血管,才能避免大出血,是國際上相當高難度的案例。 -
刺激點對應身體部位 山元式新頭針止痛修復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5876前年赴日向山元敏勝醫師取經這套頭針療法的醫心堂中醫診所院長高資承醫師說明,山元老師曾留學德國,是麻醉科的專科醫師。後來回日本開業治病時,有天無意中發現刺激點,開始深入研發新頭針療法系統,他不使用所謂的經絡和穴位療法,而以全息律的概念在頭皮找出可診斷與治療的刺激點,其理論基礎在於發現身體表面某個部位可以對應某個器官,再找出頭皮扎針點治療,這與耳針原理有異曲同工之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