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口齒不清
-
暫時性腦缺血患者 屬中風高危險群
健康養生 / 心臟血管200476歲的楊老先生有高血壓、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病史,5年前因暫時性暈眩、口齒不清及步態不穩而就醫,診斷為暫時性腦缺血,經服藥控制血壓、血糖、血脂,並使用預防中風藥物後,症狀消失。
-
中醫膏藥針灸輔助治療 小腦萎縮患者病情獲改善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3570小腦萎縮症發生病程有快慢之分,病程快者,3個月內就會因神經反射太強,而出現剪刀腳、肌肉萎縮、四肢攣縮等急性症狀,目前醫藥技術束手無策。病程慢者,則可能延至數年後,才會逐漸產生恐怖的症狀,只能靠藥物延緩惡化的時間。 -
抓蛇反遭咬傷 嚴重有致命危機
醫藥衛生 / 醫院情報2027台中童綜合醫院急診室內科醫師林潮頡說明,由於患者送急診時,已確定被台灣眼鏡蛇咬傷,左食指有0.3公分齒印傷口,且出現局部疼痛、疲倦、身體麻木無力等神經毒症狀,於是緊急安排施打6支血清及破傷風針劑,住院觀察一天,確定無大礙後,即復原返家。 -
藥膏針灸 小腦萎縮患者治療新選擇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3854佑德中醫診所院長張賜興醫師表示,小腦萎縮症主要為脊髓及小腦功能失調,目前西醫對其仍束手無策,只能朝舒緩症狀及減緩惡化的方向進行。門診日前收治一名小腦萎縮症患者在接受中醫貼藥膏治療方式後,明顯改善了因症狀帶來的各種不適及併發症,生活品質提高了,更減輕了照顧家屬的負擔。 -
健康必讀》放任牙周病不管 當心丟小命
醫美減重 / 養生抗老2113牙周病之所以不容忽視,可從美國醫學會在西元2008年發表的文章瞧出一些端倪,文章內特別提到牙周病與全身系統性疾病的關聯性,且特別呼籲全球的牙醫師必須教導並提醒患者「如何及早發現牙周病的前兆」。而這樣的發表,等於將牙醫師推到為系統疾病把關的前哨站,也正式宣告了人們不能再把那兩排藏在口中的牙齒只當作口腔問題來看待。
-
飲食藥物交互作用問題多 用藥應先諮詢藥師
醫藥衛生 / 醫藥話題2097衛生署為了解國人用藥觀念,特別訪查1078名分散在全國各地社區健保藥師,調查結果發現,民眾最常見到錯誤用藥觀念中排名第一的是「自行調整藥品的劑量或停藥」、其次為「把藥物推薦給身旁的好友」、「服藥時間錯誤」、「忘記定時服藥」。 -
首次中風患者年輕化 慢性病高危險群年齡層下修
醫藥衛生 / 醫院情報49台灣腦中風學會秘書長陳威宏醫師指出,中風在全球死因排名第二,全球每6秒就有1個人死於中風,每個人一生中將有六分之一的機率發生中風,而台灣十大死因中,腦血管疾病也高居第三位。 -
揪出多發性硬化症危機 秋冬泡澡後可見警訊
醫藥衛生 / 醫藥話題2469有著「千面女郎」稱號的「多發性硬化症」,由於發病症狀會隨患者病變部位的變化而有所不同,因此症狀差異也很大,從視力受損、肢體無力、平衡失調、麻木、感覺異常、暈眩、大小便機能失調等都有可能;加上這種病症常在發病後症狀趨緩,使患者誤以為身體狀況已經恢復,所以發病後常必須花上很長的時間才能確診為多發性硬化症、容易耽誤醫治良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