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小兒科醫師
-
吃花生過敏?打破傳統禁忌 「愈早吃愈安全」翻轉觀念
健康養生 / 親子育兒4204美國最新研究顯示,自2015年醫學界開始建議嬰兒4個月起少量接觸花生後,0到3歲幼兒的花生過敏率大幅下降超過40%,其中約4萬名原本可能發展為花生過敏的孩子因此受惠。這項刊登於兒科醫學期刊的研究成果,似乎證明及早接觸過敏原反而能建立更好的免疫耐受性。 -
近期A流抗藥性比例略高於去年 疾管署:僅限A型H1N1
健康養生 / 最新消息7867教師節3天連假,醫師謝宗學在臉書粉專「Dr. E 小兒急診室日誌」貼文提醒,9月對於預防流感來說是尷尬的月份,疫苗未上線,流感又有一定的機率併發重症,使用抗病毒藥物無法100%不讓重症出現,建議加強個人衛生防護,戴口罩、勤洗手是現階段最好的做法。 -
網路瘋傳配方奶比珍奶還甜? 小兒科醫師破解不實謠言
健康養生 / 親子育兒5181近日網路瘋傳一支影片將嬰兒配方奶比喻為「喝珍奶、可樂」,引發恐慌;這起事件讓新手父母焦慮不已,也凸顯網路資訊真假難辨的問題。衛福部食藥署已於114年8月28日依消費者政策管道通報下架此不實影片,認定該影片違反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第46-1條,涉及散播食品安全謠言。而涉事業者也發出道歉聲明,承認用詞不精確造成混淆。 -
新冠、流感、RSV、hMPV、腺病毒快篩全測 確診RSV
醫藥衛生 / 醫藥話題8234「呼吸道融合病毒」(RSV)被喻為嬰幼兒的呼吸道殺手,感染後容易引發細支氣管炎,增加日後氣喘風險,後遺症長達10年以上。孕期接種疫苗是有效的預防策略,醫師表示,懷孕28至36周是最佳施打期,可保護新生兒從出生至6個月大,具有一定保護力。 -
運動加均衡飲食 8歲腎病男童成功戰勝類固醇必胖魔咒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4195「家長的陪伴與投入,是幫助孩子邁向健康最強大的後盾!」宜蘭1名年僅8歲的李姓男童,因病毒感染罹患了腎病症候群,必須長期服用類固醇,而他在家人的全力支持下,打破了「類固醇必胖」的迷思,不僅成功控制體重,還逆轉原本的肥胖狀況,重拾運動熱情與自信,成為兒童健康生活的最佳典範。 -
及早篩檢、療育不能等! 國健署擴大補助兒童發展評估
健康養生 / 親子育兒4036國民健康署推動未滿7歲兒童新增6次發展篩檢服務,6.2%疑似異常需轉介兒童發展聯合評估中心。為因應聯合評估需求增加,國民健康署擴大補助88家兒童發展聯合評估中心,已提升評估量能,提醒家長應積極讓家中寶貝進行篩檢,以利及早發現發展遲緩情形並及早療育。 -
RSV病毒蠢動!嬰幼兒可評估注射單株抗體 提升保護力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4117氣溫變化大、季節交替頻繁,是孩童呼吸道疾病的好發期。許多家長發現,孩子經常出現咳嗽、流鼻水等症狀。亞東醫院小兒部新生兒科醫師郭子敏表示,除了常見的流感病毒外,呼吸道融合病毒(RSV)近年也成為嬰幼兒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因之一。特別是對於免疫力較弱的嬰幼兒,感染後病情可能迅速惡化,家長不可輕忽。 -
叢狀神經纖維瘤變大併發症多 醫:15歲前是黃金治療期
醫藥衛生 / 罕見疾病4002今年12歲就讀國中的周小弟,自出生即發現患有第1型神經纖維瘤,後又長出叢狀神經纖維瘤,1個月大即因腫瘤壓迫氣管進行氣切手術。腫瘤隨著年齡不斷增大,手術後又增生,2歲時頸部2顆棒球大的腫瘤導致面容歪斜,胸腔內腫瘤甚至壓廹了氣管與大血管,並導致嚴重脊椎側彎等問題。所幸加入恩慈療法接受口服標靶治療之後,成功縮小腫瘤、擺脫24小時配帶呼吸器,周小弟也開心迎接國中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