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復健科
-
8旬翁吞嚥困難4年未吃飽! 接受復健治療已可大啖美食
健康養生 / 老年照護4499陳冠霖說,隨著老化,慢慢會有吞嚥困難,通常在45歲之後就會發生,連喝水也容易嗆到。造成吞嚥困難的原因很多,包括肌肉萎縮、組織彈性下降、唾液減少和大腦反應下降,由於老人家吞嚥困難,被視為老化的一部分,認為是自然現象而容易忽略。 -
肩膀疼痛是50肩?肩夾擠症候群更常見 醫曝好發這些人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9088惠好復健科診所院長薛文惠指出,肩膀正常的活動角度從0度到180度,動作時應該要順暢,不應出現疼痛、異樣或緊繃、無力等情形,若在動作過程中感覺疼痛、無力或痠軟,很可能罹患了肩夾擠症候群。 -
20歲OL下背痛到直不起腰! 採3階段治療解決病痛根源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3909根據台灣家庭醫學醫學會統計,高達8成國人在一生中至少會遭遇1次下背痛;全民健保資料庫2022年統計也顯示,以背部症狀為主訴的病人佔門診就診原因排名第10位,多數民眾因長期姿勢不良、搬運重物等因素造成的急性背痛,會隨著時間自行緩解,因此常輕忽背痛的嚴重性與影響。 -
病後人生如何面對?患者不願復健 心理師提供調適方法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6893國泰綜合醫院復健科臨床心理師劉威麟表示,當復健動機減退的程度或情緒問題已嚴重影響復健治療,或有明顯的壓力反應、憂鬱情緒時,建議尋求專業的心理諮詢或門診治療,以建立適合的因應策略與技巧維持患者本人的復健動機。 -
胸悶吸不到氣? 醫授4大「胸腔復健」法改善心肺功能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4777萬芳醫院復建醫學部醫師林硯農表示,患有氣喘、慢性支氣管炎、慢性阻塞型肺部疾病、新冠肺炎後遺症等肺部疾病族群,病人在活動時常容易感到胸悶、吸不到空氣等窒息感,導致活動意願降低,在不知不覺中,縮小活動範圍或選擇靜態活動。 -
婦罹肌少症走沒幾步就氣喘吁吁 椅子瑜珈4動作助增肌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4699肌少症目前無特定治療藥物,主用透過和緩運動與飲食調整來改善,2023年哈佛學者統合分析結果也顯示,65歲以上長者練習瑜珈,對其行走速度、下肢肌力與平衡皆有助益。對此,台北慈濟醫院復健科醫師簡詠均提供4個「椅子瑜珈」動作,讓長者在安全的情況下,提高身體各方面的穩定性。 -
影帝李康生10年來飽受斜頸症困擾! 出現4症狀愛注意
健康養生 / 名人健康4002台灣神經復健醫學會理事陳智光指出,斜頸症是1種肌張力不全症,由於頸部肌肉攣縮,導致患者脖子歪斜、頭部偏移至特定方向,不能任意轉動,影響視線、平衡感,例如,無法準確拿捏與物品的距離感、走路容易跌倒,許多病友擔心旁人眼光,不願出門與人社交。 -
走路不穩要掛哪一科?快聽從醫師建議 別忘帶日常藥單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3933民眾走路不穩除了發生結構性病變,例如中風、巴金森氏症、脊椎嚴重側彎、肌肉萎縮等疾病外,不適當的用藥也可能引起其副作用。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昆明院區神經內科主任林志遠表示,患者一般很難找到周全科別來評估,建議可請神經內外科、家庭醫學科、老年醫學科、骨科、復健科及中醫傷科等醫師來協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