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復健訓練
-
外骨骼機器人設備協助復健 為中風患者帶來行走新希望
醫藥衛生 / 醫院情報3299經X光及核磁共振檢查,發現林先生脊椎骨折合併脫臼且有脊神經受損,隨即安排手術治療。術中神經探查發現,支配腳踝的神經已斷裂,蘇盈豪便向林太太與媳婦解釋,控制腳踝的腰椎神經已斷裂,且錯過治療黃金期,未來腳踝部分的肌力恐無法恢復。 -
首座機械外骨骼復健中心揭牌 桃園市長鄭文燦親臨體驗
醫藥衛生 / 醫院情報5131全台首座「機械外骨骼(HAL)」中心啟用,脊椎損傷、中風、肌少症等患者,都可藉由機械外骨骼(HAL),訓練肌肉與重建神經迴路,只要下半身肌肉仍然可以施力,雖然沒辦法支持全身重量站立和行走,都可藉著復健慢慢重回自主能力,不會因長期坐臥導致肌肉完全退化,等同失去活動能力。 -
要活就要動! 高齡友善復能教室邀請住院長輩做伙來
醫藥衛生 / 醫院情報3237花蓮慈濟醫院老年醫學科主任高聖倫表示,老年醫學科病房內,有8到9成的病人,都有復能的需求,過去復健都是安排在床邊或病房走道邊,不僅場地受限外,病人分配到的訓練時間也有限,所以在老年醫學科病房外,特別規劃「高齡友善復能教室」,並設置上下肢肌力訓練機及坐式踏步機等6種復健儀器,讓病人能接受多樣的訓練項目,不僅活動內容更加有趣,復能的效果也更好。 -
新冠重症與死神拔河 全台使用葉克膜最久病患已康復
醫藥衛生 / 醫院情報4583台大醫院今日召開記者會,針對3名新冠重症患者說明照顧歷程,尤其全台葉克膜使用時間最長病人(A先生55歲)最受人注目;台大醫院內科加護病房主任醫師古世基表示,A先生一開始有症狀時,不是在台大醫院就醫,但病況日趨嚴重,在指揮中心與院內評估同意下,轉送至台大醫院治療。 -
男同學腦中風吞嚥困難 配合語言治療復健擺脫鼻胃管
醫藥衛生 / 醫藥話題4907亞洲大學附屬醫院復健部主治醫師徐瑋璟表示,蔡同學過年時因出血性腦中風緊急赴醫治療,雖然其語言理解能力正常,卻無法正確表達意思,加上進食會發生嗆咳問題,因此必須倚賴鼻胃管餵食,評估後轉介語言治療師進行復健訓練。 -
孝女壓力沈重現幻覺 手臂當棉花糖烤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2380衛生福利部桃園療養院主任顏鳳茹說明,小蘭的母親罹患思覺失調症,無法擔負家庭與親職功能,因此小蘭從小就十分努力、認真地學著照顧母親和幫忙家務。或許是基因遺傳,或是家庭與課業的壓力沈重,在國中時曾因幻聽症狀而休學了一年。 -
電玩揮劍打怪 腦中風復健新利器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871台大醫院雲林分院復健部主任李鴻斌表示,這套復健體感遊戲,故事內容及音樂畫面,由明道大學依據台大醫院雲林分院指定的復健動作所設計,未來預計供台大醫院雲林分院進行臨床實驗相關計畫。
-
3歲童遠視500度 提早發現挽救斜弱視
健康養生 / 視力矯正3392高端眼科診所蕭志賢醫師表示,吳小弟弟接受電腦驗光檢查發現遠視300度,點散瞳劑再次驗光,測得實際遠視度數高達500度,矯正視力只有0.2。以吳小弟弟3歲的年紀來說,正常視力應該達到0.7-0.8的水準。目前視力對日常生活造成影響,但由於小朋友難以覺察自身視力問題,家長應該更加留意,以免錯過弱視黃金治療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