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心理治療
-
痛苦指數飆高 精神官能症患者增加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3450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一般精神科主治醫師王仁邦表示,當身心長時間出現緊張、焦慮、失眠等症狀,若是能於疾病早期甚至未發時就接受專業精神科諮詢與評估,相對上比較容易找出精神疾病的病因,與病患及家屬討論所能接受的治療方式,可完善地規畫適切治療,病患對治療的配合度增加,將會有最佳的治療效果。
-
躁鬱症勿擅自停藥 當心加重病情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7591梁蕙文表示,所謂「躁鬱症」是指病患週期性出現情緒過度高昂急躁的躁症,以及情緒過度低落、鬱悶的憂鬱症,是一種「雙極型疾患」。一般躁期第一次發病的平均年齡為21歲,超過80%的躁鬱症病人,一生中會有超過4次發病期,但兩次發病期之間,情緒與常人無異。 -
心靈影展起跑 三部影片免費觀賞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924 -
計步器治憂鬱 運動能改善憂鬱症狀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764 -
自律神經失調找出病因 學習放鬆技巧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2977人體的神經系統大致可以分為兩類,一為中樞神經系統(包括腦和脊髓),另一為周邊神經系統;而周邊神經系統可分為體神經系統及自律神經系統,自律神經系統包括交感神經與副交感神經。精神科醫師陳炯旭表示,交感神經系統有如人體的「油門」,在面臨壓力狀態,會使交感神經興奮,使腎上腺素分泌旺盛,當長期累積壓力而過度興奮,就會出現心跳加快、頭痛、頭暈、口乾、呼吸困難、心悸、胸悶、肚子痛、便祕等反應;容易導致心臟病、高血壓、失眠、焦慮、恐懼、憂鬱、記憶力衰退等現代文明疾病,屬於症狀輕微的精神疾病。 -
重大天災人禍後遺症 創傷後症候群知多少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2580一般人遇到重大創傷,除了天災如大地震、海嘯,還有人禍包括被施暴等,可能會出現不安、擔心、緊張、恐懼、害怕等情緒的焦慮性疾病,如果這一些症狀持續不到一個月即已緩解,稱為「急性壓力反應」。精神科醫師林佳琪表示,一旦以上情緒持續加深,會引發失眠、心悸、胸悶、呼吸困難、頭暈頭痛、胃腸不適或注意力不集中失神等身體症狀,會重複經驗創傷經驗的畫面或做惡夢,事發之後會有逃避的心理或避免接觸相關的事物,且時間超過一個月以上時,即可稱為「創傷後壓力症候群」。不過,也有的人,屬於延遲性反應,即在事發後相隔一年甚至兩年才發生「創傷後壓力症候群」。 -
男人也會憂鬱 別讓堅強害了你!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2354透過媒體的傳播,大眾對於憂鬱症的資訊接觸較過去頻繁,但內容多傾向較女性、柔性的宣導,情緒低落仍然容易被視為是懦弱的表現,男性常被要求是理性的角色,不只是東方文化對男性堅強的要求,使得男性患者常隱而不顯,其實全球文化皆然,美、澳也因此設置了男性憂鬱症的求助專線,就是為了提昇男性站出來求助的意願,避免一再地壓抑,使症狀更為加重。 -
小三推波助瀾 談外遇型精神疾病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3223精神科門診常會碰到因婚姻外遇問題前來求診的患者,包括元配、先生,甚至第三者即俗稱「小三」,都有可能罹患「外遇型精神疾病」而無一倖免。精神科醫師陳炯旭表示,當事人由於個性差異、在事件中所扮演的角色不同,或面臨社會的眼光壓力,臨床上的症狀也會略有差別。一般來說,因外遇問題前來求診的人所造成的外遇型精神疾病,可能被診斷出有憂鬱症、睡眠障礙、環境適應障礙與焦慮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