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憂鬱症
-
腦中風復健黃金恢復期是關鍵! 醫解密rTMS治療原理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5107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平均每44分鐘就有一名國人發生腦中風。腦血管疾病長年高居國人10大死因第4位,每年奪走數以萬計生命。隨著醫療科技進步,傳統復健治療之外,近年引進的重複經顱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rTMS)等新興療法,為中風患者帶來更多康復選擇。臨床觀察顯示,若能積極配合復健,部分患者在運動功能、語言表達及日常生活能力上均有明顯改善。 -
觀察6項異常指標! 爸爸罹憂鬱症恐影響孩子行為發展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13062社會文化對男性表達脆弱與尋求協助的傳統看法,使男性較不傾向承認自己受情緒困擾,甚至未尋求協助,這可能影響家庭氛圍與下一代的發展。董氏基金會引述一篇2025年6月發表於《美國預防醫學期刊》的研究指出,父親若罹患憂鬱症卻未獲診斷或治療,對孩子的社交和行為的負面影響可能持續數年。 -
別上大麻的當! 成癮使多巴胺過度活化恐致精神分裂症
醫藥衛生 / 醫藥話題489019歲的大一S生,因為反覆使用大麻數個月後,開始出現聽幻覺(彷彿有宇宙來的人聲和自己對話),被害妄想(感覺路人對自己不懷好意地指指點點),甚至也懷疑家人暗中對自己搞鬼,聯合起來對付自己,也因此一直想外出,找一個安全的地方躲起來;情緒易怒,行為躁動,態度多疑,不斷與人口言衝突。在家人積極勸說下,勉強同意去看醫生,診斷為大麻引發之精神病。
-
睡太多也會傷腦? 研究:睡超過9小時認知能力恐下降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4821睡眠是維持大腦健康的重要生理機制,但每晚要睡多久才能夠保護大腦健康呢? 睡得越多就是越好嗎?董氏基金會提醒,適量睡眠才能有效守護大腦健康。根據2025 年4月發表於《阿茲海默症與失智症:阿茲海默症協會期刊》的研究指出,每晚睡眠時間超過9小時,可能會出現認知能力下降的情況,這情形在憂鬱症患者更加明顯。 -
躁鬱症自殺風險隨年齡變化! 30歲以下女患者風險最高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11441雙相情緒障礙症(以下簡稱躁鬱症)是1種重大且慢性的精神疾病,患者的自殺風險較一般人高出15~30倍,自殺亦長期位居其主要死因之一。儘管近年來醫療技術與精神健康服務不斷進步,使躁鬱症患者的整體壽命有所延長,但其自殺風險仍不容忽視。 -
失眠分成3種型態!醫揭非單一成因 常與身心問題共病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12455根據財團法人精神健康基金會於2024年發布的「全國精神健康指數調查」顯示,台灣整體得分為 81.67 分,僅略高於80分的合格標準。特別值得注意的是,調查中有約 40.9% 的民眾表示睡眠狀況不佳,凸顯睡眠問題已成為民眾心理健康的重要挑戰之一。 -
掌管記憶的海馬迴是關鍵! 憂鬱症恐為罹患失智的預兆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10405在熱播台劇《忘了我記得》中,秦漢飾演的父親從原本風趣幽默、關愛家人的長輩,逐漸變得沉默、失落,甚至忘記熟悉的名字與過往的記憶,不僅讓家人困惑,也令人心碎。戲中角色的轉變,不只是失智症的預兆,更深刻呈現了「憂鬱」與「失智」之間模糊難辨的界線。醫學研究顯示,憂鬱症與失智症之間存在密切關聯,憂鬱可能不只是情緒低潮,更可能是失智症的早期警訊。若能及早辨識與治療,或許就能延緩記憶的流失,讓「忘記」不再成為家庭最深的遺憾。 -
最新家暴統計!親密關係暴力占近5成 女性被害人占7成
健康養生 / 最新消息8197衛生福利部今(24)日公布最新家暴統計資料,去年家庭暴力通報案件數達17萬9107件,逐年增加,以親密關係暴力為大宗,約占總通報案件數的5成,且被害人仍以女性為主,約占7成。大多數案件係在發生後2年內通報,相較於以往平均7年,代表女性受害者更勇於面對,不再隱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