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戒斷症
-
吸菸者成新冠肺炎危險族群 重症及致死率高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2969研究指出,新型冠狀病毒已有流感化趨勢,未來可能成為季節性流行的傳染疾病,將有一定人口遭受感染,台北醫學大學公衛學院高志文博士表示,目前平均死亡率約6%,比SARS還低,但細分危險族群,則以吸菸者的死亡風險最高。 -
網路宣稱「卡痛」助性 食藥署駁斥恐上癮
醫藥衛生 / 藥品安全3289食藥署指出,許多國家都將含有「卡痛」成分、類似保健食品的產品列為違禁品,國內也是如此,法務部今年將卡痛成分列為第3級毒品,食藥署則其列為第3級管制藥品。 -
高中生沉迷網路世界產幻覺 醫籲多注意孩子心理需求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3532台北慈濟醫院身心醫學科醫師許雅惠評估小均出現失眠、憂鬱、焦慮情況,除了給予藥物治療外,也轉介給心理師治療。治療過程中發現小均覺得自己長期被忽略,加上成績不佳導致低自尊,而選擇網路世界逃避現實。心理師透過認知行為治療,並聯合父母、學校老師,陪伴小均找到興趣與舒壓管道,1年後,今年即將升高一的小均終於順利脫離網路世界的禁錮。 -
助眠藥物越吃越重 不當濫用恐依賴成癮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2827台北慈濟醫院藥師王平宇指出,類似助眠藥物濫用的個案越來越多,提醒有睡眠障礙的民眾務必依照醫師指示用藥。許多睡眠障礙患者認為助眠藥物無效,而自行改服1次多顆或1次多種的劑量,但不當使用、濫用,容易在無形間對藥物產生依賴甚至成癮,進而出現耐藥性、記憶力減退、反彈性失眠或其他戒斷症狀。 -
恰特草假冒成茶葉躲查緝 上癮過量恐要人命
健康養生 / 消費生活3606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表示,「恰特草」(學名Catha edulis),有「東非罌粟」之稱,又名「巧茶」、「阿拉伯茶」,是原產於非洲和阿拉伯半島的開花植物,曬乾後外形像茶葉,讓人誤以為吃了沒關係,但吸食過量仍會中毒致死。由於「恰特草」效果與安非他命類似,長期使用很容易成癮,嚴重危及健康。 -
連線中斷就暴怒 網路成癮者易出現極端反應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68當數位科技故障時,我們對於錯過訊息的恐懼容易出現極端的反應。根據《全球醫藥新知》一篇關於「有網路成癮的人在WiFi故障時反應最糟糕」的報導指出,發表在《Heliyon》的新研究報告顯示,當數位科技停止運作時,那些害怕錯過訊息的人(fear of missing out, FOMO),對於他人可能在離 -
失控的娛樂 網路成癮讓孩子陷入癡迷
健康養生 / 親子育兒4831你家的孩子沉迷於網路遊戲,甚至影響課業或工作嗎?專家指出,過度沉迷於遊戲,可能造成逃避的負向情緒,並忽視學校或工作相關的責任,造成社交技能變差,如果遠離遊戲還可能出現戒斷症狀,這就是所謂「網路遊戲成癮症」。 -
網路成癮有「共病現象」 家長漠視恐加速脫序
健康養生 / 親子育兒5258在一場家庭聚會中,家庭成員原本應該在難得的相見聚會中分享近況,盡情歡笑,然而,現在的聚會中,大家一語不發、低頭玩手機,已成為今日社會的普遍現象。今年(2018)6月,世界衛生組織正式將「網路遊戲障礙症」或「電玩失調」(Gaming Disorder)列為精神疾病,台灣的衛福部也已跟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