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暫時性腦缺血
-
小中風很可能是中風前兆! 醫學定義小中風有3個條件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8858小中風的成因是由於大腦特定部位的血液供應暫時受到阻礙,導致產生神經系統的功能障礙,發作時類似中風症狀,可能突發性出現頭痛、頭暈、想吐,產生複視、視力模糊或暫時性失明等,部分會有耳鳴,手腳發麻無力、步態不穩,或突然大舌頭、說話遲鈍等情況。醫學定義認為小中風通常符合「24小時之內恢復正常,且沒有任何神經學後遺症,以及神經學影像正常」的3個條件。 -
腦血管疾病10大死因第4 頸部動脈超音波及早發現病灶
健康養生 / 心臟血管3610依據衛生福利部109年國人死因統計顯示,腦血管疾病為國人10大死因第4位,中風對國人健康衝擊甚鉅,除了造成失能的後遺症外,對社會、家庭及經濟壓力、人力照顧上更是難以負荷之重擔。 -
別小看心律不整! 用簡單一張表幫你算出中風可能機率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257750多歲的詹先生本身並無相關心臟病或慢性病史,但最近因呼吸困難、雙腳水腫,且爬樓梯越來越喘,自覺有心悸,便前往急診室求診。經初國泰綜合醫院心血管中心主治醫師郭志東表示,正常人的血液流動會經過心房,再到心室然後灌注全身,但在心房顫動發作,心房正常時,有節奏的收縮會被無效的顫動所取代,後果是不能完全地把血液移至心室。結果,血液會停滯並形成小血塊。當這些小血塊移動到大腦,便會導致缺血性腦中風。 -
8千萬人曾患腦中風 剖析「 大腦各部位急性中風症狀」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3150世界中風組織表示,腦中風是高死亡率與致殘率的疾病,但幾乎所有的腦中風是可以避免的。由於腦中風常留下許多後遺症,而成為台灣國人慢性殘障最重要的原因,有三分之一將造成終身殘廢,三分之一中度殘廢,生活部分需仰賴他人照顧,剩餘三分之一則為輕度功能障礙,即使可以回歸社會和自我生活照顧,身體動作已大不如前。 -
腦中風8大高危險群 定期頸動脈超音波可提早預防
健康養生 / 心臟血管4509林信光表示,腦中風排國人死因第3位,其中缺血性阻塞占7成以上,起因是大腦血液供應不足,導致局部腦細胞受損,嚴重時除危及生命,也有可能造成語言或肢體等功能喪失,影響個人與家庭。男性超過50歲、女性停經後,以及有腦中風、動脈硬化或狹窄病史,有高血壓、高血糖及高血脂的民眾都是高危險群。 -
心房顫動患者中風機率升 路透社專訪北榮研究
醫藥衛生 / 醫藥話題3434心房顫動是臨床上最常見的心律不整,在台灣的盛行率大約為1%,根據國內1項最新研究發現,心房顫動病患確診1年後,約有16%的患者中風風險上升。也就是說,全台灣約有23萬名心房顫動的病患會因為心房顫動而增加3至5倍腦中風的風險,因此預防中風是治療心房顫動病患的重要課題。 -
暫時性腦缺血患者 屬中風高危險群
健康養生 / 心臟血管214576歲的楊老先生有高血壓、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病史,5年前因暫時性暈眩、口齒不清及步態不穩而就醫,診斷為暫時性腦缺血,經服藥控制血壓、血糖、血脂,並使用預防中風藥物後,症狀消失。
-
頸動脈狹窄治療新趨勢 降低中風復發
健康養生 / 心臟血管3842李政翰醫師表示,頸動脈是供應腦部血流的重要來源,一旦頸動脈中形成膽固醇斑塊沉積,斑塊剝落,就會造成腦部缺血,引起中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