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松德院區
-
父母耐心陪伴 減輕幼兒分離焦慮
健康養生 / 親子育兒1911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臨床心理科臨床心理師蔡盈盈指出,嬰兒在6至8個月就可能開始出現與父母分離的焦慮害怕,通常在2-3歲逐漸減輕,有時可能持續到5歲。由於看不見平常陪伴在側的父母親,部分孩童會以為爸媽永遠消失而感到害怕。根據國外研究資料統計,學齡兒童的分離焦慮症,每100位中約有3到5位兒童罹患分離焦慮症,並常伴隨著拒學或懼學的情況。 -
痛苦指數飆高 精神官能症患者增加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3450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一般精神科主治醫師王仁邦表示,當身心長時間出現緊張、焦慮、失眠等症狀,若是能於疾病早期甚至未發時就接受專業精神科諮詢與評估,相對上比較容易找出精神疾病的病因,與病患及家屬討論所能接受的治療方式,可完善地規畫適切治療,病患對治療的配合度增加,將會有最佳的治療效果。
-
面對開學症候群 收心操做好了沒?
健康養生 / 親子育兒46所謂開學症候群,其實正是在兒童身上常見的適應障礙。蔣立德進一步說明,開學症候群的症狀在心理方面可能會出現焦慮感,有些孩子甚至會對上學出現害怕或是恐懼的感受。有些孩子則會在生理方面出狀況,像是會出現頭痛或是腸胃道症狀如腹瀉等等情況,同時還會伴隨著焦慮狀態,其他像是肌肉緊張、呼吸不順、臉色蒼白、冒汗、暈眩等,雖然是比較少見到的非典型症狀,但還是會發生。 -
躁鬱症勿擅自停藥 當心加重病情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7591梁蕙文表示,所謂「躁鬱症」是指病患週期性出現情緒過度高昂急躁的躁症,以及情緒過度低落、鬱悶的憂鬱症,是一種「雙極型疾患」。一般躁期第一次發病的平均年齡為21歲,超過80%的躁鬱症病人,一生中會有超過4次發病期,但兩次發病期之間,情緒與常人無異。 -
笑氣成癮吸過量 恐全身刺痛引發神經病變
醫藥衛生 / 醫藥話題50最近,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就收治一名陳姓患者,陳先生幾年前與朋友們到Pub慶生同歡,在朋友慫恿與好奇心的驅使下,吸了朋友手中傳來的氣球笑氣。起初有全身輕微麻刺暈眩感,接著陳先生感受到愉悅、放鬆、溫暖的感覺,宛如處在夢境當中,暫時忘記時間,與外在世界隔絕。但這樣特別的感覺,來的快去的也快,讓陳先生忍不住多試了幾次。 -
老人遭虐增多 婆媳問題難解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958 -
精神疾病媽媽陷貧窮 亟需社會支援
醫藥衛生 / 醫院情報2371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精神社工科主任董秀珠說,精神病患擔任母親的弱勢家庭,經常遭逢困頓生活處境折磨,又容易面臨不利小孩身心發展的質疑與污名化。 -
大老婆戰役失敗 女性易罹患輕型精神疾病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2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