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淋巴轉移
-
蛋蛋變大又變硬 33歲男檢查發現竟是睪丸癌上身
兩性關係 / 男人幫5096洪峻澤醫師指出,睪丸大小與性功能好壞無關,睪丸變大、變硬要有警覺性,肯定不是好事,小心罹患睪丸癌。睪丸癌早期症狀較不明顯,常見症狀如無痛性的腫大、變硬,有沉重感或合併陰囊積水,男性女乳化的情形。10%的人會因睪丸腫瘤出血或梗塞造成急性疼痛,10%的人會出現遠端轉移的症狀,如背痛、咳嗽、咳血、骨頭痛、下肢浮腫等。個案因警覺性高早期發現,所以治療結果很好,由於左側睪丸仍正常,應不影響生育。 -
親友推薦的偏方真的有用? 用藥前先釐清這3項
癌症新知 / 癌症百科2721中醫師王瑜婷說明,大部分癌友都會對放療、化療、標靶治療所產生的副作用感到焦慮,以致想尋求其他偏方,建議病友在使用前,應該先充分了解自己的「腫瘤期別」外,「自己的體質」、「藥物的性質功效」。 -
化療出現手足症候群 中醫輔助抗癌緩解不適
癌症新知 / 癌症治療4834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中醫科主治醫師林在裕指出,該名患者手部皮膚乾裂脫皮、腳部嚴重潰瘍,為典型的手足症候群,臨床常見是由化療藥物治療後引起的併發症,其症狀表現則集中在手、腳等患部,除了熱、痛、紅斑性腫脹,嚴重時還會出現脫屑、潰瘍和劇烈疼痛等症狀,影響患者的生活品質,有些人因此中斷治療。 -
她摸到乳房硬塊不願面對 拖到乳癌晚期才治療
癌症新知 / 乳癌3398在國內,每年約新增一萬多名乳癌患者,其中有兩成HER2呈陽性反應,高醫附設小港醫院院長侯明鋒推估,每一年約有近1千名HER2陽性癌友符合健保給付標準,如在切除病灶後,接受為期一年的標靶藥物合併化療,五年存活率可達九成以上。 -
乳癌術前治療新觀念 患者不為「少奶奶」所苦
癌症新知 / 乳癌2561「確診乳癌,並不一定急著切除乳房」新光乳房醫學中心主任鄭翠芬說,乳癌治療觀念正在翻轉中,術前治療逐漸受到重視,醫師依據患者基因表現,選擇合適的藥物治療,等腫瘤縮小再進行切除手術,大幅提高保留乳房的可能性。 -
受飲食西化影響 攝護腺癌好發年齡層下滑
癌症新知 / 抗癌密碼2169三軍總醫院教學副院長查岱龍表示,早期攝護腺癌病人的十年存活率高達95%,晚期攝護腺癌則低於20%,隨著飲食西化,年輕攝護腺患者越來越多,曾收治38歲第二期患者。建議40歲以上男性應該定期檢查,早期發現早治療。 -
乳癌最怕轉移復發 病友故事振奮抗癌決心
癌症新知 / 抗癌鬥士4388中華民國乳癌病友協會舉辦《活得漂亮.過得精彩——轉移性乳癌繪本故事徵文比賽》,透過故事分享,讓轉移或復發性乳癌的患者,看到不同姊妹人生中的同樣挑戰,得到更多的信心。 -
女孩兒初經提早報到 乳癌風險增
癌症新知 / 乳癌2480國內乳癌權威、高雄小港醫院院長侯明鋒指出,乳癌危險因子可分為先天及後天可改變的,先天包含初經早、停經晚、未曾生育或30歲後才生第1胎,以及未曾哺乳、有乳癌家族史者、得過乳癌、卵巢癌或子宮內膜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