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照護者
-
腦中風釀肢體痙攣!復健採重複性經顱磁刺激 改善失能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4127台灣每年新發生腦中風人數約為3萬,在醫療進步下雖然疾病致死率下降,但中風後衍生肢體痙攣,導致患者失能連帶也增加照護者負擔。針對中風復健治療,傳統物理、藥物治療,還有局部肉毒桿菌注射,對患者病情改善有限,目前重複性經顱磁刺激術也投入中風患者復健治療項目之一,將有助於改善肢體痙攣問題。 -
失智症不只是健忘!5大徵兆1次看 病情惡化快影響日常
健康養生 / 話題懶人包3710失智症為不同病因造成大腦功能的損傷,會使掌管各行為能力的細胞失去控制,是一種症候群而非單一疾病。減退的不只有記憶力,亦包含思考力、語言能力、判斷力等方面的衰退,嚴重程度足以影響日常生活和社交活動,正因失智症是一種進行性退化的疾病,若可以及早發現徵兆,及時就醫診斷,都是預防和治療失智症的重要關鍵。 -
老老照顧找到解方 奇美醫院從患者入院就啟動準備服務
醫藥衛生 / 醫院情報3612為確保相關醫療資源能夠有效整合,實現連續性照護的目標,奇美醫院急診醫學部2022年3月起便從急診階段,即開始評估高齡病人的出院準備服務,且視病人狀況轉介居家醫療。提供的出院準備服務包含協助處理社會、經濟和照護方面的問題,進行照護者照護能力的評估和衛教指導,同時進行病人是否需要轉介居家醫療、長照服務以及社工轉介之評估,並提供護理照護指導和進行電話追蹤。 -
別讓骨鬆壓垮高齡人口生活品質 學者專家提出具體解方
醫藥衛生 / 醫藥話題6262根據國家發展委員會數據顯示,台灣社會推估將於2025年邁入超高齡社會,老年人口占總人口比率將持續攀升,預估於2039年突破30%,亦即每2位青壯年就必須照護1位老年人。其中,骨質疏鬆症的高盛行率更是全民健康的隱憂。 -
千萬別把黃斑部病變當成正常老化!眼科醫師曝常見2大黃斑部病變類型治療新趨勢
健康養生 / 視力矯正8391林口長庚紀念醫院眼科部黃奕修部長說明,造成視力障礙、失明的5大主因包括:年齡相關性黃斑部退化病變、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屈光不正、青光眼、白內障,其中與黃斑部/視網膜病變相關就占2位。不僅如此,有視力障礙的老年人中,每4人就有1人是黃斑部病變引起,而每10位長輩中約有1位的失明源於黃斑部病變。 -
孩子憂鬱家長也憂鬱 專家籲照護者要把心理健康放首位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3354國立成功大學教育研究所所長董旭英說明,在家庭角色分工上,孩子較被動,特別在「情感表達」上,大多是長輩主動關心,青少年通常不太會或不了解如何明確表達內心的不愉快,認為他人應該知道我的情緒,如果他人提問,孩子通常會迂迴或簡短回應,而彼此的解讀意義常不一致。建議讓青少年先了解情緒的分化,包含正負向情緒;家長用引導式問法,像為什麼這麼想、你不快樂的原因是什麼...等,多讓孩子表達,協助他們釐清情緒。 -
孩子罹患愛滋!暖醫化解母親憂慮恐懼 新觀念揮別歧視
兩性關係 / 愛滋病防治4033為表揚致力投入於愛滋零歧視與去污名的第1線健康照護者,由國際愛滋病學會(IAS)發起、吉立亞醫藥(Gilead)支持的「我和我的健康照護者」提名活動,這次台灣共有5組獲選,於23日舉辦頒獎典禮,期望藉由他們的經驗鼓勵更多人提供HIV感染者友善的醫療照護,讓感染者能被一視同仁的對待。 -
台灣拜耳為落實永續目標 舉辦營養知識課程助弱勢孩童
健康養生 / 消費生活3835台灣拜耳便與台灣兒童少年希望協會及聯合勵馨基金會合作,舉辦「營養健康多一點」知識教育課程,此課程中策劃囊括6大類食物的環境永續餐,而6大類食物之1的全穀雜糧類,則採綠色科技賦能「先知稻」契作的稻米作為米飯,除了讓孩童們吃得「夠營養」,在地落實並兼顧環境永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