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產婦
-
本土中重症+119!死亡+29 輕症患者就醫指南1秒看懂
健康養生 / 最新消息1928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於今(22)日說明昨(21)日新增COVID-19併發症的確定病例共有119例,分別為119例本土及0例境外移入;另新增29例死亡。 -
免隔離上路如何就醫?疫苗怎麼打? 指揮中心圖解說明
健康養生 / 最新消息2151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6)日表示,國內疫情持續穩定且處於低點,快篩陽性之輕症或無症狀民眾免通報免隔離措施將自3月20日(個案採檢日)起實施。民眾自行快篩陽性後,如出現重症警示症狀,或是屬於65歲以上長者、孕產婦或具慢性病史等具重症風險因子對象,請儘速就醫,以利醫師評估開立公費口服抗病毒藥物,降低感染後引發併發症或導致死亡之風險。 -
產後停機沒性趣因自然產鬆弛? 醫:剖腹產一樣會鬆弛
兩性關係 / 愛愛這檔事5606產後何時可以重新「開機」?相信許多產後夫妻都很想知答案。婦產科醫師解答,實際情況其實因人而異,最大的前提是產婦外陰部的傷口癒合、復原,子宮惡露排除乾淨等生理功能修復,再加上雙方良好溝通、心理狀態做好準備,才適合重啟床事。但如果出現「性」趣缺缺,倒也不用灰心,透過微整雷射、注射免動刀等醫美療程,也能有效改善私密處乾澀、鬆弛或漏尿等難言之隱。 -
孕期缺鐵不只造成貧血危機! 還可能增加胎兒早產風險
兩性關係 / 嬰兒母親2287女性進入青春期後,每個月會有經血的流失,若鐵質攝取不足,易成為缺鐵性貧血的高風險族群,而缺鐵性貧血亦是懷孕時最常見的貧血類型之一,國健署建議,育齡婦女每日鐵質攝取量需達15mg,第3孕期之孕婦及哺乳中的媽咪更要增加每日鐵質攝取量至45mg,以提供本身及胎兒所需的鐵質。 -
台灣高齡產婦倍增! 超過3成女性生育年齡在35歲以上
兩性關係 / 嬰兒母親2414根據內政部110年人口統計資料顯示,國內女性生育平均年齡為32.29歲,其中35歲以上者逾3成(31.64%),是10年前(民國100年17.8%)的1.8倍。隨著國人晚婚遲育現象日趨普遍,高齡生產風險也隨之增加。國民健康署呼籲有意生兒育女者,應及早進行生育規劃,把握25至35歲黃金生育年齡! -
4旬女性近半有子宮肌瘤影響受孕 1療法結合試管迎新生
兩性關係 / 不孕症271340歲媽媽ZOE接受人工授精成功懷孕,於34週突發胎心音驟停,因臍帶問題胎死腹中,後轉至婦產科接受引產手術。ZOE媽媽隱忍悲痛,暗自發誓一定要為自已生回來,所幸在歷經海扶刀治療子宮肌瘤及人工試管受孕的協助下,終喜獲得女,迎來台北中山醫院第1位海扶寶寶。 -
國內7對夫妻1對不孕 生殖醫學專家破除人工生殖3迷思
兩性關係 / 不孕症2523內政部戶政司在1月10日公布2022人口統計數據,2022年全年僅13萬8986名新生兒出生,創下歷史新低。然這裡面也許有不少人期待生育,卻遲遲沒懷孕。 -
難民的等待:無國界醫生助產士 看羅興亞人等待返家路
醫藥衛生 / NOW人物2548羅興亞人遭受緬甸軍政府壓迫,逃到孟加拉前,都目睹至親好友遭攻擊。而他們也需要相當多與心理相關的治療,不僅只是治癒傷口;在台灣,女性如受到性別暴力或騷擾可以打113或報警;她們遭遇傷害,只能含淚吞忍。最後蘇衍霈寫下「也許有一天,我們有能力和機會可以一起中止這些輪迴的悲劇。」作為對這趟任務的總結,也是祈求。請看她在難民營的所見所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