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畏寒
-
境外移入曾在美確診突破AZ防護 大型場館人數擬放寬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2256今(15)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布,新增5例新冠肺炎病例,分別為1例本土死4例境外移入,當中2名個案曾在入境前發病確診,死亡個案則沒有增加;另外,全國2級警戒下周將持續,但大型場管入場人數擬放寬。 -
遭魚蝦貝類刺傷感染創傷弧菌 可能敗血性休克甚至死亡
健康養生 / 消費生活30421位88歲阿嬤在處理魚類時,左手不小心被魚鰭刺傷,傷口不到1公分,卻開始局部紅腫熱痛,且在幾個小時後演變成壞死性筋膜炎,經送醫後確診為「創傷弧菌」感染,經清創、完整抗生素治療後順利出院。 -
新北幼兒園群聚再擴大 北市新增1名個案職場在中山區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44國內今(12)日新增3例本土、11例境外移入案例,無增死亡個案。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在3例本土個案中,2人與新北市幼兒園群聚有關。 -
台灣迎來首批BNT! 網友熱搜BNT疫苗QA重點1次解答
健康養生 / 話題懶人包2305根據頂尖期刊《自然》發表的1項英國研究,其重點探討BNT疫苗在不同年齡的免疫反應,共分析140位至少施打1劑BNT的長者和年輕醫護。結果顯示,T細胞免疫反應隨年齡升高而下降,80歲以上長者中和抗體濃度偵測率劇降。 -
新手媽媽餵母乳必修課 預防乳腺炎幫助哺餵母乳不卡關
兩性關係 / 嬰兒母親3908很多媽媽在哺乳期間都碰過乳腺阻塞、乳頭破皮、乳房疼痛甚至是乳腺炎的經驗。媽媽們都說乳腺炎的痛比生產的痛有過之而無不及,一生難忘。因此泌乳性乳腺炎常常是導致媽媽放棄哺乳的重要原因之一。根據研究報告指出,泌乳性乳腺炎的發生率約3至20%,最常在產後2至3周發生,亦可能在哺乳期任何時間發生。 -
夏日高山氣溫涼爽是陷阱 超強紫外線可能「烤」成番薯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2731隨著疫情微解封,外出踏青的民眾也日益增加,台中市張姓婦人日前揪團挑戰合歡東峰,原本成功攻頂後開心下山,回家後竟發現纖纖玉手秒變乳豬手,全身發燙更是十分難受,同仁戲稱「美魔女媽媽變身紅孩兒」,醫師提醒,高山地區紫外線強烈,外出必備防曬4寶,不僅預防曬傷,也能降低罹患皮膚癌風險。 -
肺癌居全球癌症死因之冠 顧肺4招也要防新冠肺炎威脅
癌症新知 / 肺癌38068肺癌是全世界發生率最高的癌症,也是全球癌症死因第1位。在台灣,肺癌是107年發生率第2高的癌症,僅次於大腸癌。而肺癌標準化死亡率雖已連續9年下降,仍高居台灣癌症死因首位,109年共9,629人死於肺癌,占了所有癌症死亡人數的5分之1(19.2%)。
-
生活充滿環境賀爾蒙令人擔憂 研究發現與這2成分有關
兩性關係 / 嬰兒母親2991目前研究已知許多可擾亂環境的化學物質具有環境荷爾蒙或稱內分泌干擾化合物(endocrine- disrupting chemicals, EDCs)的特性,此類具有內分泌干擾之化學物質種類相當多,其健康效應多元且暴露後影響深遠,研究文獻顯示懷孕婦女的暴露與新生兒出生預後、孩童肥胖、性早熟及神經發育可能有相關性。壬基酚(NP)及雙酚A(BPA)也被認為可能的內分泌干擾化合物質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