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痔瘡
-
以為痔瘡竟是大腸癌 名醫揭痔瘡可能潛藏這些重大疾病
癌症新知 / 腸癌83平田雅彥強調,特別需要留心的,就是曾經治療過痔瘡的人。這是由於這些患者即使看到肛門處有出血,也很容易認為「又是痔瘡吧。」只要有出血或者血便,請務必向醫師諮詢。建議只要超過40歲,每2年就要接受1次大腸內視鏡檢查。雖然也可以選用糞便檢查來判斷是否罹患癌症,但由於此種方式有46%機率會漏看,因此並不被歐美採用。如果要接受檢查的話,還是建議選擇大腸內視鏡。 -
放暑假連日熬夜玩手機 國中男生引發3公分大痔瘡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2780林北江醫師說明,痣瘡併血栓屬於外痣,前幾天的急性期會讓屁股變得很敏感,就算不直接觸碰也很痛,門診的處理方式可以打麻藥後把血塊取出,達到緩解疼痛目的。但由於國中男生就醫時已過急性期,痣瘡被碰到才會痛,所以開藥膏塗抺並囑咐泡水坐浴以加速消腫、減緩不適。 -
少年血便不止送急診 大腸鏡檢查出幼年型息肉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4114台大醫院新竹分院小兒部醫師陳和昇表示,兒童及青少年時期發現的息肉,超過95%以上是幼年型息肉。幼年型息肉病理報告為缺陷瘤(hamartoma),多為良性,其症狀多是無痛的鮮血便,在全段大腸都可能發生,但好發於左側大腸,大部分位於直腸乙狀結腸,有些醫師會利用乙狀結腸鏡檢查,若沒有發現病灶且持續有血便,建議患者應接受完整大腸鏡檢查。 -
時下年輕男女性觀念開放 拉近與菜花的距離
兩性關係 / 男人幫3258菜花主要透過性接觸、垂直感染及間接接觸感染等方式傳播。與病毒帶原者有性接觸,就有5成的機會受感染。若孕婦為感染者,生產時胎兒可能經產道垂直感染。理論上含有大量病毒的脫落表皮細胞可經由內褲、浴盆、馬桶等間接接觸傳染,但實際上發生機率遠低於直接接觸。 -
恐怖罹癌基因 38歲的她竟有逾百顆腸瘜肉
癌症新知 / 腸癌43臺中慈濟醫院大腸直腸科醫師林北江指出,大腸惡性腫瘤是國人常見癌症,而家族史為高危險因子,至於「家族性大腸瘜肉症」在大腸癌病人中比率占1%,並不多見,但只要基因變異缺損,就一定必中。 -
遠離沉默殺手大腸癌 定期篩檢不可少
癌症新知 / 腸癌4737大腸癌發生人數連續11年盤踞10大癌症之首,根據國民健康署最新癌症統計資料顯示,發生人數從民國95年開始攀升,每年罹患人數約1萬5千人;死亡人數約5千700多人。 -
腸道隱形殺手 發炎性腸道疾病15年增26倍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4417在腸道疾病中,除了大腸癌令人聞之色變外,「發炎性腸道疾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簡稱IBD)也同樣令人頭痛,從年輕開始就會如影隨形的跟著病人一輩子。發作時除了惱人的腹痛、血便外,更會讓人狂跑廁所,時時與馬桶為伍,若無及早診斷控制,除了生活大受影響外,長期累積下來的腸 -
便秘讓你有苦難言 中醫3款茶飲助通體舒暢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4474便秘是老年人常見的問題,長期便秘可能引發肥胖、體臭、腹脹、厭食、罹癌風險增加、神經衰弱、心血管等疾病,大林慈濟醫院中醫部醫師喬韻文表示,便秘的後遺症很多,嚴重時甚至可能造成猝死,需要及時治療以避免遺憾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