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神經內科
-
台灣推動龐貝氏症新生兒篩檢近20年 醫揭示篩檢重要性
醫藥衛生 / 罕見疾病4200面對龐貝氏症威脅,台灣是全球第1個推動新生兒篩檢的國家,目前嬰兒型龐貝氏症患者有9成5靠新生兒採血篩檢及早確診,並透過即時治療控制疾病。台大醫院基因醫學部主任簡穎秀提醒,龐貝氏症新生兒篩檢自2006年推出,因此目前年齡19歲以上民眾當時未能自費篩檢,具有晚發型龐貝氏症的風險。 -
偏頭痛是種病!15歲以上國人盛行近1成 注意身體警訊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4120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神經內科主任洪嘉蔚指出,若是頭痛發作越來越頻繁,連續3個月都有每個月15天以上的頭痛,極有可能已從陣發性偏頭痛轉變為慢性偏頭痛,需考慮使用預防性藥物。 -
左眼皮跳!工程師迷信左眼跳財買樂透沒中 竟是得這病
健康養生 / 視力矯正3514書田診所腦神經內科主任醫師黃啟訓表示,眼瞼痙攣症屬於一種特殊的局部肌張力異常症,好發於50至60歲間,男女發生比率為3:7。大部分是原發性,即原因不明;其他續發性的致病原因有:腦炎、巴金森氏症、止吐藥或精神疾病藥副作用所致。 -
中風半癱陷低潮!rTMS促進腦部活性 重拾肌力與自信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437551歲張先生長期抽煙喝酒,高血壓也沒好好控制,以致於去年底清晨起床時,右側肢體突然不聽使喚,就醫後檢查出左側中大腦動脈區域梗塞,雖撿回一命,但已對生活產生劇變,情緒也陷入低潮,經建議採用「重覆經顱磁刺激術」促進腦部活性,不僅找回笑容、提升復健意願,患部肌力也逐漸恢復,重拾生活信心。 -
紫色癲癇日由來? 6年前8歲小女孩心願盼傳遞正確認知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3740紫色癲癇日起源於患有癲癇的8歲小女孩Cassidy Megan許下的心願,她希望每年的3月26日,透過身穿紫色服裝及舉辦相關活動,向身旁的人傳遞有關癲癇的正確認知,也藉由活動凝聚病友力量,讓每個癲癇患者知道自己並不孤單。2008年起加拿大及美國的社群團體開始響應,至今已發展為全球性的公益活動,從6年前開始,世界各地的癲癇病友會齊聚美國佛羅里達的迪士尼,並在夜幕降臨時共同點亮紫色的燈,以此為見證。 -
中風後肢體痙攣、難吞嚥! 復健助恢復自理能力防失能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4545奇美醫院神經內科主治醫師謝孟倉表示,近半數病人中風後可能遭遇肢體痙攣,會出現手腕彎曲、肩膀內收等表現,主因在於中風後腦細胞受損導致無法控制肌肉,而增加失能嚴重度,若未積極復健及治療會使肌肉和關節僵硬。 -
先心梗後中風!4旬病人走2次鬼門關 北醫附醫成功搶救
健康養生 / 心臟血管3571關於病人先後歷經心肌梗塞、缺血性腦中風的急重症考驗,北醫附醫神經內科主任李薰華解釋,缺血性腦中風與心肌梗塞均為血管疾病,心肌梗塞是心臟血管阻塞,缺血性中風是腦血管阻塞。根據研究,病人若有缺血性心臟病或冠狀動脈疾病,發生缺血性腦中風的機率較一般人高出2到5倍;若病人年紀輕輕就出現缺血性中風的症狀,也要特別注意是否有心臟相關的疾病。 -
精神恍惚又失憶小心是癲癇! 醫曝:症狀並非只有抽搐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413422歲的孫同學是位體育健將且成績優異,然而,近2年他開始出現精神恍惚、成績下滑,甚至偶爾會有短暫失憶的情況。起初他不以為意,但問題愈來愈嚴重,才在家人的陪同下前往長安醫院就醫。經過詳細檢查才發現,原來孫同學是罹患了癲癇症,為1種常見但又不易被發現的神經系統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