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神經病變
-
打疫苗出現急性多發性神經炎反應 中西醫雙管齊下改善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6159根據目前的研究指出,BNT與莫德納均無發生類似案例,AZ在國外有極少數案例,嬌生疫苗注射後的發生機率則略高,但目前在台灣只有進口AZ與莫德納疫苗,也不曾發生過注射疫苗後出現急性多發性神經炎的案例。 -
新冠肺炎衝擊糖友 醫師提出後疫情時代糖尿病照護攻略
醫藥衛生 / 慢性疾病3258新冠肺炎席捲全台,每一天、每一日傳統及網路媒體不斷地報導染病、死亡的消息,在慢性病友尤其糖尿病友間,成為異常關注的焦慮點。病友們都知道自己是高風險,但在防護疫病的同時,一部分的病友卻忽略了本身慢性病照護的基本功。 -
3C產品導致頸椎病年輕化 中醫小針刀緩解各種痠麻痛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4919其家人考量林女士年紀較大,不希望接受手術治療,想尋求較保守的治療方式,因此,前往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中醫科門診。經過針灸與小針刀療程後,患者的手麻獲得改善,症狀約減輕3到4成,肩頸痠痛也舒緩許多。 -
疫苗接種開放至第9、10類 高風險慢性病這10大類在列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100自購新冠疫苗逐批少量到貨,加上美日捐贈近500萬劑,指揮中心預計本(7)月施打對象將開放至第9、10類,分別為65至74歲長者(240.8萬人)、19至64歲具有易導致嚴重疾病之高風險疾病者、罕見疾病及重大傷病(387.5萬人),至於第11類為50至64歲以上成人(530萬人),還必須再等一段時間。 -
中年大叔關鍵時刻「垂頭喪氣」 小心糖尿病帶來危G!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37491名年約45歲的男子和太太結婚多年,關係良好,彼此仍會有不定期的性愛活動,不過該名男子近1年來發現自己在床上的表現不如以往威武,不是難以「立正站好」,就是很快軟趴趴,讓夫妻倆都感到相當灰心,原以為是壓力大所致,但因為發生頻率越來越高,直到近期就診才發現可能是糖尿病所引起。 -
心臟缺血真要命! 專家圖解冠狀動脈狹窄帶來這些問題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329976歲王女士是1位洗腎患者,因為胸悶、活動會喘而到心臟內科就診。檢查發現,她的冠狀動脈有明顯狹窄的狀況,所以只要活動量增加,心肌就會缺氧,而導致胸悶不適。 -
怕冷又怕熱恐糖尿病徵兆! 「3個非典型症狀」別輕忽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2633書田診所家醫科主任醫師何一成表示,有些疾病會影響患者對環境溫度的感受,如甲狀腺功能亢進會造成怕熱,甲狀腺功能減低會怕冷,而糖尿病可能導致怕熱又怕冷。 -
糖尿病足併發症嚴重恐截肢! 1張圖教你做好居家護理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4253國泰綜合醫院內分泌新陳代謝科醫師陳瑜忻說明,一旦病人因為糖尿病足潰瘍住院,治療需整合包括內科代謝與感染的控制、血管科對於周邊血管的診斷與治療、傷口照護、外科系的清創,以及復健科的輔具與減壓處置。這對糖尿病患者及其家屬乃至整個社會來說,都是很大的資源負擔,所以做好平時的足部護理,及早發現問題是非常重要的,可以減少合併症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