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美國心臟協會
-
每天久坐逾6小時易變胖 同時加速大腦老化增失智風險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2771董氏基金會食品營養中心許惠玉主任引述2016年發表於《刺胳針》(Lancet)整合16篇超過100萬人的研究,發現每天坐著超過8小時且活動少的人,死亡風險增加58%;2014年發表於《國立癌症研究雜誌》的研究顯示,久坐會增加大腸癌的罹患風險24%、子宮內膜癌增加32%、肺癌增加21%;2019年美國運動醫學學院的報告指出,許多強力證據顯示久坐會增加心血管疾病致死的風險。 -
開始吸菸的年齡與中風死亡風險相關 年紀愈輕風險愈高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2521在美國,每年估計有100,000人因為吸菸死於心血管疾病,每天約有2,500萬人吸菸,其中有500萬人在15歲之前就成為菸隱者。從古巴早期的研究發現,兒童吸菸與過早死亡風險較高之間存在著相關性。所以在這項新研究中,研究人員著重於美國心血管疾病死亡的數據分析。 -
長期傷心欲絕恐猝死! 心碎症候群影響內分泌攻擊心臟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3936身心診所院長楊聰財表示,「心碎欲絕」在醫學上是真的有這個病症,稱之為「心碎症候群」(Broken Heart Syndrome),根據美國心臟協會研究,「心碎症候群」容易發生在女性身上,發生率是男性的7倍至10倍,最常發生在親人過世、夫妻離婚或情侶分手、甚至失業或考試失利等情境時。 -
心臟病發來得又急又快? 微循環障礙置之不理恐釀禍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3945大多數人都認為心臟病是老年人的疾病,但心臟病可能發生在任何年齡層之中。現代人飲食高油脂、高膽固醇的習慣,容易造成血管硬化,在台灣,心血管疾病也長年高居國人10大死因前3名,不容忽視。 -
傳統抗凝血藥物恐增骨鬆風險? 研究:新藥克服難題
醫藥衛生 / 藥品安全3000健保資料庫顯示,台灣成年人罹患心房顫動的比例約1成5,隨著年齡愈大,心房顫動發生風險愈高,如果病情嚴重,還可能需要終身服用抗凝血劑藥物,預防腦中風。 -
先天性心律不整造成的嬰兒猝死 恐與基因突變有關
健康養生 / 親子育兒3135最新出爐1份荷蘭研究,2月發布於《國際鑑識遺傳學期刊》(Forensic Science International: Genetics),研究針對102名荷蘭猝死嬰兒案例進行基因檢測,發現有近6成(58.8%)的案例帶有導致心律不整的基因變異,其中有3個基因是首次被發現,有7個基因在此研究中首度證實有關聯性。 -
運動提升心肺功能 但這些潛在風險可別輕忽
醫美減重 / 運動健身3451美國密西根州Beaumont Health預防心臟病學和心臟康復總監Barry Franklin表示,雖然運動對心血管健康很有幫助,但就像藥物一樣,過量就不好,已知或潛在的心臟病患者進行鍛練時,更是如此。 -
氣溫下降手腳冰冷嗎? 專家:問題可能出在選錯熱飲
健康養生 / 消費生活3330董氏基金會食品營養中心主任許惠玉說明,想靠食物讓身體暖和起來,可善用「攝食產熱效應(diet induced thermogenesis)」,指的是人體消化吸收食物時,會消耗體內熱量,使體溫升高。而蛋白質的產熱效應最高,約占攝取熱量的20至30%,醣類為5至10%、脂肪為3%以下。所以喝熱豆漿、熱牛奶除了暖身還可攝取優質蛋白、鈣或大豆異黃酮等,特別適合怕冷又需足夠蛋白質的銀髮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