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老師
-
過動症一定又吵又鬧?孩子安靜、愛發呆 家長更要注意
健康養生 / 親子育兒3877美國精神醫學會,將ADHD分為3種亞型:注意力不足型(ADHD-PI)、過動/衝動型(ADHD-PH)與混和型(ADHD-C)。大家可以理解的是,無論是哪一型,都可能會表現出「過動」、「衝動」以及「注意力不足」這些特徵。 -
公費流感疫苗你打了沒? 害怕「暈針」接種前不宜空腹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6559近期流感疫情呈上升趨勢!疾管署今(17)日表示,目前處流感流行期,上週門急診類流感就診人次為90,386人次,較前1週下降,可能受連續假期部分門診休診影響,須持續觀察後續疫情變化。同時也呼籲,符合公費流感疫苗接種資格民眾請儘早接種。然而對於接種疫苗會發生「暈針」情況該如何處理?疾管署網頁提出詳細說明。 -
中研院跨海澎湖辦演講! 帶馬公高中師生一窺海洋奧秘
健康養生 / 最新消息3230中央研究院9月8日在澎湖馬公高中舉辦第11場「中研講堂─跨縣市科普演講」,全場緊扣澎湖最著名的海洋特色,以「動物演化」和「黑潮發電」為題,吸引全校近千名師生齊聚一堂,聆聽研究人員分享最「海口味」的科研新發現。 -
疫情後把公園當健身房! 萬華健服中心教長者養肌防跌
醫美減重 / 運動健身3560自新冠疫情趨緩後,民眾出門運動意願增加,根據教育部體育署110年運動現況調查結果顯示,民眾運動模式受疫情影響有所改變,選擇的運動地點以公園的比例最高(35.4%),其次是人行道/道路(26.2%)、學校運動場地(25.8%)。因應此趨勢,臺北市萬華區健康服務中心以「公園就是健身房」的概念辦理系列課程,結合LOHAS樂活士全齡運動團隊,教導民眾正確使用公園體健設施從事有效運動,避免錯誤使用造成運動傷害。 -
15到24歲青少年自殺增6.9% 蔣萬安籲青年多互相傾聽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3319依據衛生福利部統計資料顯示,111年與110年相較,全國自殺死亡人數增加202人,增幅為5.6%;其中15到24歲青少年族群增加17人,增幅6.9%,同時自殺死亡仍佔該族群10大死因中第2位,顯示青少年心理健康需持續關注。北市衛生局呼籲透過4個步驟,成為彼此的自殺防治守門人。 -
孩子擔心病毒上身!洗手洗到破皮 就醫確診焦慮強迫症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3444新竹台大分院新竹醫院精神醫學部醫師王彥欽表示,許多強迫症及焦慮症第一次發生時都在兒童及青少年期,強迫症包含持續且反覆出現的一些想法、衝動,而對個案造成困擾,以及為了忽略或壓抑這些強迫思考而出現的重複行為。 -
就要你紅!首屆金掰獎奈米網紅舞台 百大品牌企業力挺
健康養生 / 消費生活3661金掰獎活動,被譽為奈米網紅領域的突破性盛會,於7月23日盛大登場。這個首屆活動由臺北市全國網路自媒體產業工會主辦,用意是提供奈米網紅們煥然一新的舞台,讓他們得以在此大放異彩,除了讓更多優秀的創作者可以被看見,也希望藉由工會的力量,讓廠商和網紅媒合,創造雙贏的商機。 -
中重度異位性皮膚炎治療 醫:把握6歲上小學前黃金期
醫藥衛生 / 醫藥話題65如何突破治療瓶頸,幫助中重度異膚兒童長期安全穩控疾病呢?王志堯理事長表示,隨著醫療進步,目前已有多種標靶藥物,如:生物製劑及口服標靶小分子藥物,突破中重度異膚嬰幼兒的治療瓶頸,精準鎖定引發乾癢與發炎的細胞激素,安全性高,且搔癢與發炎症狀改善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