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肌力
-
巴金森氏症與老化不同 醫師提示:從非動作症狀可區別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4430曾經遇過一位80歲的女士,被家屬送到急診的時候,已經不會動、不會講話。衛福部桃園醫院神經內科王韋翔醫師表示,經過檢查評估,病人屬於較嚴重巴金森病,只是過去的症狀一直被家屬認為是單純老化,而沒有就醫檢查。 -
完美體態14天養成! 每天1招擺脫腰酸背痛、改善駝背
醫美減重 / 運動健身4133當然,體態、姿勢是習慣累積出來的身體語言,無法一夕之間改變。我們建議用2周的時間,每天多學會做一個動作,並花個約10分鐘上下練習,放鬆自己緊繃的肌肉,增加對身體姿勢的理解和自覺,並鍛鍊核心與背部的肌力。14天後,你會看到不同的自己,更有自信,更舒服,也更不會亂痛一通。 -
陽明交大研發AI腦瘤輔助偵測系統 已獲衛福部上市許可
醫藥衛生 / 智慧醫療3391晚期肺癌患者腦轉移之後,大腦腫瘤可能多達20至30顆,治療起來相當棘手,陽明交大為此自行研發AI腦瘤輔助偵測系統,只需30秒就能精準判讀腦瘤位置,大幅提高放療精準度治療,日前正式取得衛福部上市許可,目前正於北榮、中榮及新光醫院等試運,希望健保早日納入給付。 -
預防失智症活化腦細胞 專家提「4護6養」存老本避失智
健康養生 / 老年照護3943目前有愈來愈多的研究證明,健康的生活型態有助降低罹患失智症的風險,安法診所副院長柯威旭強調,預防醫學,從每一天的生活習慣開始;預防失智症,也是!呼籲大家以「4護6養」積極管理生活,活化腦細胞,拉開與失智症的距離。 -
疫情後把公園當健身房! 萬華健服中心教長者養肌防跌
醫美減重 / 運動健身3556自新冠疫情趨緩後,民眾出門運動意願增加,根據教育部體育署110年運動現況調查結果顯示,民眾運動模式受疫情影響有所改變,選擇的運動地點以公園的比例最高(35.4%),其次是人行道/道路(26.2%)、學校運動場地(25.8%)。因應此趨勢,臺北市萬華區健康服務中心以「公園就是健身房」的概念辦理系列課程,結合LOHAS樂活士全齡運動團隊,教導民眾正確使用公園體健設施從事有效運動,避免錯誤使用造成運動傷害。 -
5旬翁騎車突呼吸困難!罹患A流重症 歷經50天救回1命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390557歲的葉先生在騎車途中,突然呼吸困難路倒,送到急診後確診為A型流感合併細菌性肺炎,且急性呼吸衰竭,病況相當危急,醫院的急重症團隊緊急插管,歷經2次葉克膜、10次支氣管鏡清除氣道膿痰,才搶回一命。 -
久坐不動傷身!每日增加活動1小時 可減少關節炎疼痛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3530長時間坐著會對於各個年齡層的人而言,都可能帶來健康問題。1項最新研究發現,只要能減少久坐的生活方式,即使在日常生活中僅做慢走這項身體活動,也能有助於改善老年人的心理和身體健康,進而提高整體生活品質。 -
戒菸、規律運動是關鍵! 遠離慢性疾病4大秘訣報你知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3979心臟病、癌症和糖尿病等皆最為常見的慢性疾病之1,而抽菸、不良飲食習慣、酗酒和缺乏運動等因素則會增加罹患慢性疾病的風險,但由於慢性疾病不屬於傳染性疾病,也與自身的生活方式有關,所以通常是可以提前預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