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胡朝榮
-
北醫附醫完成北市首例 阿茲海默症單株抗體療法抗失智
醫藥衛生 / 醫院情報5201面對高齡化社會浪潮,失智症成為台灣重要公共衛生議題,台灣65歲以上失智症人口數已超過35萬人,其中7成是阿茲海默症,是最常見的失智症類型。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積極引進阿茲海默症單株抗體療法,本週為首位病人完成治療,同時也是台北市大型醫院的首例,開啟早期診斷、早期介入新篇章。 -
失智症前兆別輕忽 醫師呼籲「輕度認知障礙」及早治療
醫藥衛生 / 醫藥話題8798從客廳走進臥室,卻想不起要做什麼事情。重複提問同一個問題,或是話說一半,就忘了接下來要講什麼。這些看似老年退化後常見的問題,卻是失智前兆。醫師提醒,這時應還處於「輕度認知障礙」(MCI),只要接受評估、治療,使用藥物,就能有效延緩惡化。 -
健保署擴大給付SMA藥物 病友治療後可自理生活迎未來
醫藥衛生 / 全民健保2347台灣神經學會表示,脊髓性肌肉萎縮症(Spinal Muscular Atrophy,SMA)是一個漸進性神經肌肉退化性疾病,病人的運動功能會隨著時間,持續不斷的退步,直到肌肉無力、甚至無法自主呼吸而死亡。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小兒科部鐘育志醫師說明:「SMA是一個漸進性神經肌肉退化性疾病,以臨床表現來說,患者的運動功能將隨著時間日復一日持續的退化,直到肌肉無力萎縮,甚至無法自主呼吸而死亡。」 -
腦霧患者「如沙蓋腦」騎車撞卡車! 6件事可改善腦霧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3016染疫康復後,「長新冠」的挑戰才正要開始。有1名女業務在5月染疫,康復後卻沒有結束,持續有疲憊感頭痛,思考與說話能力,甚至騎車時自撞卡車。診斷後確認為長新冠中的腦霧現象。藉由飲食調整與治療,生活回歸正常步調。這其實是典型的長新冠中的腦霧。 -
「小胖老師」袁惟仁腦溢血變植物人 慎防出血性腦中風
健康養生 / 名人健康5366資深音樂人「小胖老師」袁惟仁在2018年因腦溢血昏倒,而近況為2020年10月他在住處休養時,因跌倒再次昏迷,現在已不能對人有反應,醫師判斷已接近「植物人」情形。 -
人口老化失智症成醫療難題 臨床試驗共享網站可望突破
健康養生 / 老年照護2608過去全球藥廠紛紛投入失智症相關臨床試驗,台灣幾10年來投入相當高的能量餐與臨床試驗,但可惜仍無法突破這個世紀障礙,都以失敗收場,讓病人及家屬不斷處在絕望之中,甚至影響到病人就醫診斷的意願。近年來區域性的強烈競爭,尤其是日本、韓國等國家,競相申請多國多中心跨區域臨床試驗,使台灣面臨嚴峻競爭。因此,台灣需要建置1個one-stop shop式的入口網站,提供國內臨床試驗環境第1手的關鍵性資訊。 -
吳朋奉腦溢血逝世 台灣每47分就有1人因腦中風死亡
健康養生 / 心臟血管3913遺憾的是,如吳朋奉一樣因腦中風而過世的人並不少見。衛生福利部民國107年國人死因統計顯示,腦血管疾病位居國人10大死因第4位,平均每47分鐘就有1人死於腦中風,死亡人數達1萬1,520人,其中60歲以上有9,903人,占比達8成6,且根據臨床醫師觀察,年輕個案明顯增加中。 -
失智症不是只有阿茲海默 透過影像檢查可以早期確診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3690台灣臨床失智症學會理事長暨衛生福利部雙和醫院研究副院長胡朝榮表示,失智症可分為3大類,分別是腦神經退化造成的退化性失智症、腦血管疾病造成的血管性失智症,以及其他原因造成的續發性失智症,其中以退化性失智症居多,阿茲海默失智症就占了約6至7成。由於失智症早期症狀與老化類似,例如記憶變差、說話會中斷或忘記詞彙、比較難回想事情等,因此容易被忽略,甚至就醫後也未能正確診斷失智類型。